第五章
风俗拾零
富裕的中东,神秘的阿拉伯,处处充满着强烈的异域风情,伊斯兰教的教化令他们沿袭了上千年来的人文习俗,也令他们善良、纯真,矢志不渝地信奉着心中万能的真主。来到沙特阿拉伯,你会感受到浓郁的伊斯兰文化和独特的阿拉伯民族习俗的风采。
习俗与礼仪
如果你到了沙特阿拉伯,在为那些美景而赞叹时,别忘记在这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有着许多禁忌需要你先做了解,不然可能会引发误解或者笑话,也有可能引发争端。因此,先了解这个国家的习俗与礼仪是十分必要的。
入乡随俗,相互尊重
沙特是个政教合一的地方,被世界穆斯林誉之为伊斯兰教发源圣地,千百年来,伊斯兰教早已深深烙印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社会、政治、经济、人文传统、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如果你是一个穆斯林,到了沙特自然会觉得很适应,如果你是一个无神论者或者异教徒,那么无论你是旅游、公干或是经商,入乡随俗、互相尊重和沟通,是首先要做到的第一步。
穿着西装的年轻人与身着阿拉伯传统服饰的沙特阿拉伯男子握手。
如果能在你去沙特之前,学点儿阿拉伯语基本的客套用语,就可以增近彼此交往的亲近感。在沙特阿拉伯,人们见面打招呼的礼仪很讲究,首先互相问候“撒拉姆,阿拉库姆”你好,然后再握手并说“凯伊夫哈拉克”身体好。同性之间可相互吻两颊、握手,对异性则绝不可握手,口头致意即可。关系亲近一些的人指男子会伸出左手放在对方右肩上并吻双颊,一般人在外多以握手问候为礼。如果双方信仰一致或比较友好,双方左右各贴面三次。有时候主人为表示亲切,会用左手拉着对方右手边走边说。和沙特客人握手时,如客人握着你的手,不宜主动过早地抽回手。和别人拉着手在路上走是阿拉伯人友好的表示,此时不用把手缩回来。
两个沙特阿拉伯男子拥抱在一起,互相问候。
沙特法定时间的安排与其他国家不同,可称独具特色。他们把时间规定为:1点为日出,6点为日中,12点为日落。在沙特人看来,时间是上帝的赐予,非人的意志可掌握。他们时间观念淡薄,对上下班时间的分界不太重视,如果沙特人在约会时违约,不宜责难他们。在受到邀请时,最好以同种语言回复友人或其他人的书面邀请,以表示收到了邀请。
在回复中,尤其要注意写对其称谓和头衔。沙特人的姓名与其他阿拉伯人有所不同,许多人都沿用古老部落的名字。沙特人都喜欢在姓名中表示出自己是谁的儿子。例如穆罕默德伊本沙特,伊本意为儿子,就是此人名叫穆罕默德,他是沙特的儿子。对王储和王子要称“埃米尔”殿下,对各部落酋长要称“谢赫”。普通人之间称兄弟,对外国人称先生、女士。向王室人员致辞时,即便他们没有提及过自己的头衔,也要使用“尊贵的殿下王子”或“公主殿下”的称谓。人们对沙特国王称国王陛下。法赫德国王则下令让人们称他为“两圣地之仆”,意为麦加和麦地那两座圣城的仆人。在给沙特人写信时,在人名前可以表明对方职务,如果来信来函用的是阿拉伯语,回复最好也用阿拉伯语。
客人在表示接受了以后,要准时赴约。在公共社交场合,要对年长者表示敬意、提供服务,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不能当众拧鼻涕或交腿二郎腿而坐。和沙特人在聚会中,不谈论不愉快的话题,一般也不谈论政治,因此要避免谈论中东政治和国际石油政策。如果不是关系很密切的朋友,一般互相不问个人私事,包括家庭。
右手是干净的,左手是不洁的
沙特阿拉伯人热情好客,图为一个阿拉伯男子正在煮咖啡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热情好客的沙特人有时会邀请客人出席传统宴席,此时做客者就需要注意沙特宴会上的一些禁忌和讲究。在应邀去主人家做客时,可随身带些小礼品,比如糖果、工艺品什么的,工艺品中忌讳送妇女图片以及妇女形象的雕塑品,更不能送东西给已婚女子。由于沙特禁酒严格,酒类礼品也是不能送的。不过,狩猎、骑马在沙特阿拉伯很流行,因此骑马打猎用品很有用场,如果给这个父权国的男子汉们送去一只猎鹰,将会很受欢迎,如果能加赠一份礼物给其子女则更好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与阿拉伯人初次见面,就送上贵重的礼物,则有可能被认为是你在行贿。即使给沙特人送商务礼物也要慎重,不要被曲解,以免授人行贿之嫌。也千万不要把用旧的东西送给他们,他们会有受辱的感觉。
客人来到主人家时,要主动脱去鞋子,除非主人提出不用脱鞋。不能用脚去踩主人的桌椅或板凳,更不能把脚底掌暴露在沙特人面前,否则他们会有受辱的感觉。因为阿拉伯人认为脚和鞋代表着肮脏。如果一般人在贵族面前跷起二郎腿把鞋底朝向他,对方可能会拂袖而去。因此不要习惯性地提及有关鞋的话题,不要用手召唤或用手指指人。
进入主人客厅之后,尽量做到入乡随俗,以沙特人的传统习惯盘腿而坐。他们喜欢用阿拉伯咖啡敬客。客人接过咖啡要一饮而尽。因为在他们的民族传统习惯中,这样才是礼貌之举。如想继续饮用,就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咖啡杯不动,主人就会给你再斟,如不想再饮,就按他们的传统习惯,将小盅左右一摇,或用手掌盖住杯子,主人便会知道你不再需要的意图。记住,不要接受三杯以上的咖啡,除非关系密切的朋友。主人来取杯子时,要用右手递还。为什么一定要用右手呢一般而言,阿拉伯人认为右手是干净的,左手是不洁净的。如果食物盛在大盘子里,没有刀叉可用,用餐时只能使用右手。以前沙特人办宴席,基本上用右手抓饭吃,现在大多使用西餐具。共享一个盘子里的饭食时,手指不要触及嘴唇或舌头。接受其他沙特客人递过来的食品时,要记住互相递送。只能用右手的头三个指头,千万不要用左手。吃完后,盘子里要剩一点儿没有吃、没有触动的饭食。在沙特人的宴席上打饱嗝,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止。如果吃完了以后,主人拿出熏香,客人就当知趣地尽快离去。
大方的沙特人如果看到有朋友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某样东西,他会认为你喜欢,很可能当场送给你。如果你收了,他在心里会瞧不起你,但是如果拒绝的话,就会得罪他。因此,不要对一个沙特人的某件物品表示太多的赞美,以免让人感到你有索取之嫌。
在阿拉伯国家的家庭里,人们一般为了打猎和看家而养狗,养宠物并不多见。近年来,沙特家庭养宠物也开始成为时尚,名贵的猫和狗成为炫耀地位的象征。但伊斯兰教的教义认为,一些年轻人将宠物带到公共场所,这种时尚与快餐、牛仔和流行音乐一样,是受到西方文化腐蚀的表现,应予以抵制。
一般会见和宴请的场合中,出席者往往只是男士,女性不能出席男人的聚会和宴会。成年女子如果没有父兄或丈夫陪同,不得与其他单身男子同桌。此外,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能要求沙特男士取掉头巾、头饰,更不能要求沙特妇女在男人面前揭开她的面纱除了她的家人。
沙特人的家庭生活
阿拉伯妇女,有着独特的魅力。她们蒙在黑色长袍下,连脸也被面纱遮起来,只露出一双眼睛,显得非常神秘。在阿拉伯的国度,女性们通常被保护起来,专注于照顾自己的家庭,关于外面的世界,仿佛与她们并不相干,而她们也喜欢这样的生活。
黑袍加身的阿拉伯女性
许多人以为,外国女性到了阿拉伯国家可以不用遵守他们的法规。然而,你错了,至少在沙特,外国女子袒胸露乳,或者穿迷你超短裙是肯定不被允许的。巡走在街上的宗教警察如果看到有外国女子穿着短于腿肚子以上的裙子,他们会用红颜色涂在没有被裙子盖住的小腿上。虽说现在比以前对于外国女子在沙特的着装宽松了一些,不再要求外国女人在沙特一定要戴面纱蒙面,也不再强求一定要穿黑袍,也是不可以裸露太多皮肤的。在沙特大街上,本地妇女外出时都戴有面纱,抛头露面的妇女大多数是外国人,或是邻国来的劳工。
一袭黑衣的沙特阿拉伯女子
沙特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国,古兰经和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因此,对妇女的禁忌特别多,然而,这些男女有别的限制,却也让沙特妇女拥有了很多特权。比如,女人不能开车。在沙特境内不但本地女士不得驾车,连外国女人也不行。这就限制了许多女性的工作状况,那些开惯了车的外国女郎,在沙特就感到很不方便。有相关统计,沙特妇女失业率在24左右。国家鼓励女性工作,但多数女人并不想抛头露面。另外,沙特女性在工作时要和男性分开,这也成为女性就业的障碍。在沙特,对于男女之间的防备极其严格,除了夫妻或者家属之外,其他任何男女不得同处,包括乘车、用餐、逛公园等等。未婚女性不能单独出行,外出则必须穿黑色长袍、戴头巾和面纱有男性家属陪同。
沙特阿拉伯男人和女人活动的区域都要分开,男人们有自己的客厅、餐厅,甚至是大门。在购物时,商场设有女性专卖区,但不设置试衣间,否则是非法的,因为女性不能在外面脱下长袍。高档的世界顶级品牌商品在商场的左侧,右侧的半截围墙上以磨砂玻璃作装饰,这样专卖区里外的人都无法看到对方。外面的人,更无法窥视这个女性世界。除了购物,沙特妇女去饭馆吃饭也要被“隔离”。饭馆分为家庭区与单身区,家庭区每张饭桌间又用帘子隔开,像一个小包间。倘若只有男性,那他们就只能坐在大厅吃饭。只在有女士同行的情况下才可以到有屏风遮挡的家庭区。沙特有专为妇女开设的商店、银行,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只准妇女进入。沙特妇女不能单独住宿旅馆。外地游客未经本人许可,不能对人拍照。否则,宗教警察将予阻止,并把胶卷抽出曝光或者采取其他措施。给妇女拍照,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带来大祸。也许有人认为,沙特的妇女很不自由,或者太过保守。殊不知,在这样的氛围和规矩之下,她们也多了一些特权。
沙特人说:“他们并不是歧视女性,而是把女性当作宝贝,要保护和珍藏起来。”在沙特,家庭是最私密的领地。由于气候及宗教等原因,沙特人的大多数娱乐生活都在家中度过。只有走进沙特人家,你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富足、百姓的悠闲及女人们面纱之下的风情。
女子的婚姻大事
沙特人把婚礼当作欢乐的庆典和重要的社交活动。沙特的婚俗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阿拉伯传统和特有的习俗。一个传统的沙特人家庭,在子女的婚事上,父亲拥有绝对权威,婚姻基本上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沙特既没有夜总会,也没有电影院,更不可能未婚男女之间随便聊天或者在街头深情凝视。男士很少和女性接触,和未婚姑娘们更是难得一见,终身大事多依赖父母和亲友。多数沙特人认为,表兄妹是最佳配偶,其次是部落里的亲戚。
只要家中的小伙子到了十四五岁的年纪,父母就会在亲友和邻居的子女中留心观察。妇女们有自己的社交圈,她们在闲谈、煮饭、礼拜中互相交流,有儿子的母亲大多通过这种方式来物色未来的儿媳。如果相中了哪家的姑娘,会托人到女方家里提亲。女方家长经过考察之后,如果不反对,双方会定下一个相亲的日期。到了相亲那一天,就当作一场普通的拜访。
小伙子和父亲一起带着礼物来到女方家中,主要是让女方家庭特别是女孩本人能近距离地观察他。在相亲过程中,男人女人各坐在一厅。姑娘得以端茶或者拿枣椰的时机去男人厅,因为小伙子也得看看她。如果男方觉得满意,离去后便会想方设法跟女方联络,什么奇妙方法都可能用得上。如果一方觉得不合适,便不会有后续发展,女方也可以表示愿意与否。相亲结束时,女方父亲一般不会立即答应这桩婚事,而是要求给一段时间考虑和商量一下,并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双方都满意的话,就步入正式订婚阶段。
定婚这天,也被称为“拥有日”。就是说,从这一天起,两人在一起就是合法的了。订婚后的男女可以“自由”来往,互通电话。女孩可以在父母或兄弟的陪同下与男方出外游玩。在这种相互了解中,如有仍不满意,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退婚,但任何一方提出反悔都被认为是非常丢脸的事。沙特的女孩子一般14岁就可谈婚论嫁。如果两情相悦,则表示大婚在即。婚礼前一个晚上,被称为“染指夜”。这天夜晚,新娘的双手和双脚都要用棕红色的指甲花染饰。用指甲花做成的颜料点在皮肤上,会留下深红色的印记。新娘的姐妹、家人及闺中密友会聚在一起欢歌快舞,十分热闹。
婚礼当天,先要举行那勒沃仪式。新娘坐在房屋中央用彩带、丝绸装饰的椅子上,一群妇女与年轻姑娘团团围着她,挥动手帕,摇动扇子,高声唱着表示祝福的民间歌曲。尽管婚礼上众人欢乐,气氛热烈,但新娘自始至终都不能露出笑容。一旦笑了,表明她愿意离开自己的父母,她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孝的姑娘而受到指责。新娘被接到男方家里,在一顿丰盛的婚宴之后,要举行萨巴希耶仪式。所谓谓萨巴希耶,就是新娘当众展示自己的首饰嫁妆等物品。沙特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地为出嫁的女儿多置办一些嫁妆,以便女儿在婚礼上展示嫁妆时能得到男方宾客的喝彩,这样自己才会觉得有面子。
女子的贞操在沙特传统观念中十分重要,如果丈夫在新婚之夜发现妻子是不贞洁的,只要连说三声“我休了你”,可立即废除婚姻。而年轻女子一旦被丈夫在新婚之夜休掉,她和她的娘家人都会名声扫地,以后很难再嫁人。
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
在阿拉伯国家,婚前性行为是被禁止的。法律将追究主犯男人的责任,以前是处死,现在是坐牢。如果女子在新婚之夜被发现不贞洁,那么她这一生就前景惨淡了。如果丈夫当时休了妻子,事后经过冷静思考,觉得对不起妻子,或考虑到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再娶别的女子为妻,仍可以同被休掉的妻子重新结合,也不必举行什么仪式。不过,法律只许第二次结合,如果第三次结合,会以通奸罪论处。这就需要男子慎重考虑第二次的结合,因为婚姻不能如同儿戏。
一对沙特阿拉伯夫妇在海边看落日。按照沙特阿拉伯的风俗传统,女子外出除了要穿一身黑袍包裹全身,还需要丈夫或者父兄的陪同。婚姻大事也需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一个沙特阿拉伯家庭,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沙特阿拉伯,一个父亲可将自己年仅一岁的女儿许配给一名男子,即中国所谓的娃娃亲。因为沙特并没有针对女性最低结婚年龄的限制,尽管法律要求结婚需要得到女方本人的许可,但实际生活中许多主管婚姻的官员并没有严格把关,等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再让他们完婚,这样的婚姻也能得到官员的批准。沙特女人一生的幸福便是嫁个好男人,然后一生享受男人的呵护。她们不用工作,凭政府补贴就能足够维持生活。她们还有许多优先权,譬如,在像医院、邮局、电信局等公共机构,女性都是不需排队的,连外国女性都可以享受优先办理的待遇。如果女性觉得某个男人对自己有所冒犯哪怕是一个眼神,或未经许可男人对着女人擅自拍照,女人只要拨通一个特定的电话号码,马上就有宗教警察来援助。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将冒犯者带进警察局,无论你是今天拍或留存着其他旅游照片,将一律被删除。如果一个沙特女人嫁给了外国人,政府将停止发放所有的福利待遇。如果沙特男子娶了本地姑娘,则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这是沙特法律所允许的。同时规定,丈夫须给妻子们同等的爱和关怀,否则就没有资格娶第一任妻子以外的女人。这就意味着,法律上规定,四个老婆必须同等对待。如果给一个老婆买了别墅,那么其他三个老婆都必须各有一套别墅。如果丈夫办不到,老婆可以到法院去告状,那么就只有倾家荡产的份儿了。
所以,大多数沙特男子一般娶不起四个老婆,能娶一个到两个就不错了。如果你想娶第五个老婆,必须和前面四个老婆中的一个离婚,一旦离婚,除了分配财产外,还必须供给离异老婆生活费及其子女一笔可观的抚养费。大部分的阿拉伯妻子有办法不让丈夫再娶,那就是用心尽力地花钱,男人没有经济能力又怎么能再娶呢
在阿拉伯国家,能一夫四妻的通常是权贵或富裕阶层,四个老婆通常能和睦相处,亲如姐妹。
晚饭后,夫妻俩正在交谈,他们的孩子则在做家庭作业。
丧葬习俗和其他禁忌
政教合一,是沙特王室统治国家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因而凡是违背伊斯兰教义的言行举止,都将被视为违法。所有的禁忌规定,也是遵循伊斯兰教义而来。它深入到伊斯兰世界的方方面面。
丧葬习俗
伊斯兰教瓦哈比派的教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穆斯林都是真主的奴仆,其他一切偶像皆反对崇拜,其中包括不准朝拜祖先,在死后更不允许举行厚葬。即使是先知穆罕默德,其葬礼也是极其简朴。在沙特城市里,几乎都找不到墓地和陵寝。只有在浩瀚的沙海中,偶尔会出现一堆堆略高于地表的沙丘,这些小沙丘就是沙特人的坟墓。坟墓上没有墓碑以及任何标志,随着风沙的侵蚀,在不久便会被滚滚而来的黄沙掩埋。
1983年6月3日,受人民爱戴的哈立德国王因心脏病猝发病逝。当哈立德国王的死讯传开后,不少国家的大使纷纷前去沙特外交部表示:如果沙特政府要为国王举行国葬的话,许多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都将来参加葬礼。当时沙特王室的一些成员及政府官员均主张为国王举行隆重的葬礼,以表示对已故国王的敬意。但这个主张遭到伊斯兰瓦哈比派神学院的反对,认为这是异端行为,是违背教义的。
最后,国王的遗体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放在普通的木制的尸匣里,由他最亲近的人轮流扛在肩上,走出王宫,缓缓地走向利雅得郊区。
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几十万沙特居民自动走上街头,跟随在送葬队伍的后面,妇女儿童则伫立在街道两旁,大家都在不停地诵祷着经文。
在利雅得大清真寺教长的领拜下,几十万送葬者脱掉了鞋,为国王的灵魂升到安拉阙下而祈祷。祈祷仪式结束后,国王的遗体由王族中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抱起,轻轻地放入墓穴。除了三块白色裹尸布外,没有其他的殉葬品。
沙特的其他禁忌
伊斯兰教的禁忌具体地深入到穆斯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服饰、卫生、婚姻、丧葬、商业、人际交往以及精神生活等。要遵守沙特法律,就要熟悉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观念和做法。入境过沙特的人就知道,如果携带含酒精饮品或猪肉入境,一经发现货物没收销毁,携带者将遭拘捕并受高额罚款。如果走私或贩卖毒品,在沙特将是死罪。如需要携带中成药或较大剂量个人用药入境,需要提供医生处方。
麦加的马拉公墓
在沙特以牛、羊肉为上品,不吃猪肉。饮酒者如被抓住要当众鞭责80下,买酒、私自酿酒或酒后开车均要处以重刑。沙特所有餐馆和饭店都不供应酒类饮料。沙特人没有抽烟的习惯,虽然商场有香烟出售,但是不能在公共场合及宴会上抽烟。
在银行门前排队等待办理业务的人们。
在沙特,几乎没有交通犯罪。因为如果一个汽车司机超速行驶,将会被监禁一个月,鞭打80下。如果酒后驾车,则会监禁一个月。如此严苛的规定,一般人都不敢轻易尝试。沙特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禁止上演电影的国家,全国没有一家电影院。国内无电影院、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也禁止传播色情图片。如果去沙特旅游,切记沙特不允许在公众场合、景点或对某些建筑拍照,不能拍摄宗教过程的照片。若要进行拍摄时,要千万警惕,以免被曲解拍照动机,引起麻烦。外出打的时,为了尊重司机,乘车时宜坐在前座;不要随便进入清真寺,入寺时必须先脱鞋,以示尊重。忌讳用鞋底后跟面对人,忌用脚踩桌椅板凳,这被认为是污辱人的表示。
中国有句俗话“伸手不打笑脸人”,而沙特人则认为,笑是一种不友好的行动,是对神明的亵渎。他们反倒视不笑为对客人的友好或对长辈的尊敬。在沙特有不少地区,把笑看作不友好的象征,是奇耻大辱。沙特有一个叫作甸蛮族的民族,他们认为对人笑是不友好的,于是人人表情严肃,恋人之间一个笑容也许会导致爱情化为泡影。在沙特“打的”,人们个个都不见任何笑意,即使在出租车上遇到亲朋好友,也只是轻声问安,而不露一丝笑容。沙特的交通警察、安全警察及宗教警察,不断巡视大街小巷,维护治安。宗教纪律森严,外地游客亦必须遵守。执法单位在本地人和外地人产生意外事件和纷争时,先将外国人拘留。因此到沙特旅游要遵守法令,顺应礼俗,随身携带护照,尽量和气。
伊斯兰教严格禁止偶像崇拜,这一点在沙特尤其鲜明。沙特政府规定:任何人在入境时不得携带人物雕塑、洋娃娃等,如果发现私自夹带,则砸碎偶像,并对携带者严肃处理。沙特境内一些商店中的模特儿、儿童玩具中的洋娃娃,全是有身无头。十字路口特设的交通牌上,也是无头人标示牌,还写了一行大字:“横穿马路,注意车辆”
洽谈商务前,要始终记着互致问候的礼仪。如能说上几句阿拉伯语问候及应酬话,将有助于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在生意上,沙特人喜欢与制造商直接谈判,善于讨价还价,与他们谈生意需要细心又耐心。
沙特的服饰文化
阿拉伯大袍历经上千年,至今仍然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传统服装。而阿拉伯人的包头巾,也是如此。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他们的传统使然,其实传统也是在生活实践中总结而来的。沙特的服饰有着自己民族的鲜明特色。
滚滚而来的石油财富,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改变着阿拉伯半岛这块古老的土地,虽然阿拉伯社会已经完全现代化,人们的生活规律及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也都在改变着。
但是上千年以来的传统服装白大袍并没有被冷落。西装牛仔裤与阿拉伯长袍在阿拉伯世界里友好地共存。国家元首、高级官员仍然身着大袍出席盛宴和庆典活动,有一些人会在大袍外穿西装,或西装外披大袍。即使是赶时髦的年轻人和公务人员,上班时西装革履或牛仔服,一到家仍都换上大袍。阿拉伯人仍然觉得大袍是穿着最舒服的衣服。长袍与头巾是阿拉伯人的主要服饰。中国古籍云“大食人人体长大,貌丰伟,风俗纯美”“男子缠头,穿长衣”。
包裹着头巾只露出眼睛的穆斯林妇女
沙特人崇尚白色,认为它代表纯洁,男子喜欢穿白色长袍;绿色则代表生命,是吉祥的颜色,忌用黄色,沙特人认为黄色代表疾病和死亡,只有国王才能身着土黄色长袍,象征神圣和尊贵。沙特王室也喜欢在白袍边上加上金丝带,以示身份和地位。
和别的阿拉伯国家比起来,沙特阿拉伯人的长袍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长袍袖长、领高、镶里子,都带有圆领,也有的是v形领口,穿上后会将扣子扣好。通常他们贴身穿一件围布,有点像女士的衬裙,有的穿上背心,再在外面穿上长袍。脚上多穿拖鞋,很少穿袜子。阿拉伯大袍无尊卑等级之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这样穿着,衣料的质地随季节和主人经济条件而定。阿拉伯白袍多数用棉布制作。
在沙特阿拉伯,包头巾也是沙漠环境的产物。夏季,头巾能有防晒的作用,北方冬季气温有时候能达到0c,头巾能起到帽子的保暖作用。头巾是将一块长方形布放于头上,多为白色,再套上一个头箍固定。头箍为驼毛做成的圆状环,多为黑色,偶有白色,粗细轻重不等。年轻人多喜欢粗重的头箍,再系两根飘带作装饰,显得英俊潇洒。
黑大袍是阿拉伯妇女的传统服装,做工简单,式样和花色因地而异。例如,沙特妇女的黑袍是一件宽大的黑斗篷。黑袍样式很多,有的袍子直接套头,从头顶垂直到脚后跟,上面通常有机器绣花。除了传统的黑色之外,阿拉伯妇女的长袍颜色现在也越来越多。她们通常只露出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在她们黑袍之下,几乎浑身戴满各种金银首饰:头戴银头箍,头箍系银链,前额挂金银链,鼻饰镶花,耳坠一环又一环,项链一圈又一圈,十指戴戒指,手腕挂金镯子,脚上配金脚镯与银足铃
法国画家让一莱昂杰罗姆所绘争吵中的阿拉伯人,从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传统服饰的细节。
开斋节与宰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