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天,柏二却奇迹般地回来了,骑了一辆自行车就去了柏二媳妇娘家,差不多小半天功夫,二柏就带着柏二媳妇回来了。
柏二媳妇也不如传言那般是个待嫁的,还是一身普通衣服,仔细上头上还别着一朵白花,但脸上却跟涂了胭脂一样,自打进了村就没消散过。
后来说是怀孕了,柏二也要回部队了,柏二媳妇就又被送回了娘家,但这次不一样,虽说村子人看不懂柏二肩上那徽章是个啥级别,但都看得清楚村支书来得更勤快了。
人就是这样的,看着风向转动,管他官大小,巴结就对了。就连村里那几个老是嘲笑柏二瘦弱的半大小子们,一个个哥前哥后的。可惜,柏二谁都不看在眼里,就算是村支书,也只是点点头,只不过那曾经因为太高略微有些驼的背,却不知在何时挺的倍直。
柏二媳妇最骄傲的就是自己的男人,学问没多少,但总自持身份不同,对老柏家的事情同样是不出头不露面。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不同的身份,就总觉得老柏家干啥都必须有柏二家一份,哪怕就是一根针一筐菜,因为老二是有本事的人,家里不分给他,就是看不起他。既然柏二不在家,那么她这个柏二媳妇就得守住了。
其实,这也是柏二的意思,他那点本事虎虎别人还行,自己肯定是清楚的,还是大头兵一个。当年之所以有烈士的传言,的确是被拉到了上战场的路上,也是真的怀着一腔热血抛头颅的,只不过还没到地方,又被拉回来了,说是不打仗了。
就算是再当个几年兵,也不过是预备军,再等几年转业了,没啥学问,就只能是个普通工人,而家里的这点家产自然还是要争的,毕竟以后很有可能不在老家生活。城市人说起来好听,但没钱还得卷铺盖走人。
都不是傻的,得了好处就得能听得了难听话,只要不分家都好说。
柏二媳妇听了听也不言语,只是托人对柏家老两口说柏二来信了,特地问二老好。
分家的事情疾而终了,只有老两口稍微紧张了一下,其他都是各过各的。
柏大又去矿上了,其实,矿上工资高,但也着实危险,拉着缆绳下到几十米深的矿底,一次得在下面工作至少四个小时,而且一旦遇到矿井坍塌,下面的矿工根本处可逃,只能被埋在下面。出事的也不少,但总有人前仆后继的加入,甚至还有送礼来的,活着有高工资,死了有丰厚的丧葬费,眼红的人真不少。
柏大也时常在上面,因为他识字,教个几遍就能自己开铲车,心细又实在,从不偷奸耍滑的,下了几次矿,就专职开车了。
没见过世面的人大多如此,管他有啥事都往家拿,有用没用的以后再说,而谁拿的最多就是最有能耐的。也是实在没办法,虽说九十年代前后,计划生育抓的正严,到处都贴着独生子女更幸福的宣传标语,但每家还都是可着劲的生,不要个小子不罢休,拿闺女换小子的换不来,拿小子换闺女的绝对一换一个准。而这也是老柏家都穷的揭不开锅了,还能娶到媳妇的一大部分原因。一个女婿半个儿,这辈子生不了,十个八个女婿也脸上有光。
生小子能有啥用呢,拉架子车的时候有人推车,香火能有个延续。
老柏家作为这半截沟的独户,给小子们娶了一个又一个漂亮媳妇,就足以说明这家人的本事。清官难断家务事,一摊破事又如何,只要面子还在,里子烂就先烂着吧。
林老太收的那只鸡自然不能白送,吃完饭,柏老头就拾掇了一番催着出发了。
其实,林老太早就在家等着了,如果真的能保成媒,那她就能再收四只猪蹄做报酬,然后还能免费吃桌席,还有那新人敬的酒。
只不过林老太看着不是好哄的柏老太,而是精明的柏老头有点意外罢了,只是,活了一把年纪,哪还有豁不出去的。
提着一篮子就走了,这篮子里不过几个红薯面馍,打个掩饰罢了。路程也不算远,俩人东家长西家短的聊了一路,都老头老婆子也没啥好尴尬的。
林老太直接把柏老头领到了王家,也就是柏老太一再期待的未来亲家。
大家也都明白,王家看重柏家小子们多,有人给干活,柏家看重王家闺女,本就是一拍即合的好事。
柏老头还是斜眼看了下王锦,内心还是哧了一下,王红就王红,还改什么名字。人是长得不,但这名声也被亲妈霍霍没了。寡妇是难,但廉耻也是要的,这会规规矩矩的,就是不知道这闺女学了几分,再合计合计吧。
柏老头找了个要上厕所的名头溜了,他本来就是独户,再娶进门这样的儿媳妇,指不定被人怎么笑话呢。
柏老头不是柏家的亲生孩子,原姓何,是打仗时逃难逃到半截沟,柏家给了一口吃的,是个好心人,但这家媳妇不会生,何家也带不了太多孩子,就把最小的给孩子了柏家,改名叫柏衡生。
说来也巧,自从他被留下后,柏家媳妇在第二年竟然也怀孕了,而且还是个小子。本就是穷苦人,有了亲生孩子,自然凡事都紧着亲生的。好不容易长大的柏老头也很孝顺,总想着多为柏家干点活,对弟弟也十分照顾。
后来,那何家的人又找了过来,本就是有钱人家,战争结束了,家境又恢复到了从前,那老母亲又想起了送人的亲生幺儿,想在临终前再见一面,还特地交代兄弟几个要好好补偿。
可惜,柏老头也是个倔的,认为既然被送人了,就没有再要回的道理。况且兄弟几个都是人高马大,又气质不凡,比着原本也算是村子长得好看的他,高低立马就显现了。
不认就是不认,柏老头默默接受了兄长们送的好东西,却从不松口要认回亲生母亲,只是守着养母不说话。来个三两回的,又加上亲生老母亲撒手人寰,这兄弟情也就断了。
柏老头成了柏家真正的顶梁柱,日子虽艰难,但柏家弟弟柏起拴死了之后,还是默默地养活了两个侄子,虽然现在俩侄子都当兵不回来,但也算是保住了真正的柏家血脉。
说起来,柏老头娶柏老太也是为了弟弟能娶媳妇,那时候,柏起拴相中了能说会道的弟媳妇,但他这个名义上的大哥却迟迟不结婚,后来养父母商量着介绍了现在的柏老太,那个时候的柏老太娘家还有点家底,算是个小地主,就是看上了柏老头英俊的外表,和不抛弃养父母的气节,嫁过来的时候还带了不少嫁妆,就是柏老太这个人不仅有点木讷,还有点轴,但柏老头也没说什么,因为他清楚养父母需要这笔钱为柏起拴娶媳妇。
柏老头清楚娶这个王锦是最好的选择,对方一定不敢张口要彩礼,甚至还会补贴,毕竟王寡妇还要靠柏家养老,不仅娶了儿媳妇,还多了几亩地,划算是真划算。
林老太在听到柏老头要上厕所的时候,就明白这是有想法,追着就出来了,一路上一直在夸那王锦勤快能干,还读了几年书,和王寡妇完全不一样。王寡妇也宝贝闺女的很,而且早几年就安分守己了。
柏老头没接话,只是默默盘算,算了,回去问问老幺吧,辛劳了这一辈子,也没能改变多少,认命吧。
和林老太分手之后,柏老头就直接跟老幺说了这件事情,只是没想到老幺那小子竟然一口答应了,还说就自己这样能娶到媳妇就不了,还挑个啥劲。
后来,柏老头又套了柏老太的话,才明白原来是柏老太早就跟老幺说过。而老幺看着几个哥哥都过得美滋滋的,早就羡慕了。
柏老头也明白,老大是上学才等到二十二结婚,但二十三就当爸了;老二绕了一圈子,却是二十二就有闺女了;老三更早,今年也才二十一,但老三媳妇这肚子里已经有货了。唉,还能圈住小子们几年,早结婚早过自己日子,老大媳妇那也阻挡不了多久了,老幺结了婚就分家吧。
又隔了一天,柏老头看老幺那抓耳挠腮的猴急样,也不打算再拖了,叫了老老三,就说了准备给老幺娶亲的事,老三有点惊讶,当初自己着急结婚还被骂了一顿,老幺这倒好,比自己还早,但他本就不善言语,有啥话也只能埋在心底。老大突然觉得媳妇说得对,兄弟们一个个结婚,自己这个做老大的的确任务最重。
柏老头也明白,自从老大不上学了,家里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老大赚来的,当初还以老大没考上,动手打了老大一顿,后来娶妻生子了,也就老大媳妇能维持面上和睦,剩下俩哪个不是霸揽的不像话。
“等老幺结了婚,就把家分了吧。”柏老头平静地说。
老大和老三相互看了一眼,啥话也没说,父子仨静默了一会,就各自散开了。只是不知道俩媳妇知道了会是个什么情形。
老大回到家就板着脸,虽然内心也想过分家,但如今还是觉得不得劲,就想着趁这个劲跟媳妇发个脾气,日后分家了,再照拂老两口也不至于闹翻天。
一个村子就这么大,还有啥不透风的墙,柏老头和林老太一起走在村子里的时候,就有人跟柏大媳妇说了。
如今这老大一回来就作妖,还能有啥事,不就是分家。前几天闹那一场,大家面上过得去,但分家却迫在眉睫。如今好了,肯定是柏老头提了,不然老大的臭脸摆给谁看。
柏大媳妇看了一眼男人,就去看孩子了,虽然养了快两个月,总不如大闺女粉嫩,但好歹像是正常婴儿了。按说这二闺女也神奇,自打那一遭之后,特别好管。吃完睡睡醒了吃,尿了拉了就哼哼,闹夜不吃奶的情况一个没有。就在此时,柏大媳妇看着二闺女竟然生出一种欣慰的情绪,干脆搂着一起睡吧。
老大一直在外间等着,耳朵也用力听着里间的动静,但他等啊等,竟然传来了轻微的呼噜声。
唉,这算是什么事。
“爸爸,吃吃。”大闺女不知道从哪拿来了一块黑馒头,应该是红薯面里加了红糖,也就是那甜味哄着小孩子了,不然那黑不溜秋了,大人见了也未必吃。
柏大摸了摸大闺女的头,轻声说,“爸不吃,恁吃吧,小点声音,恁妈睡了。”看着大闺女人小鬼大的轻轻走进里间又轻轻走出来,顿时觉得好笑,笑过之后又叹了口气,就这么着吧。
意外的是柏三媳妇也没闹,甚至都没生气。
柏三媳妇想了一会就大声说道,“既然分家那就趁此多捞点吧,家里一共三头牛,其中一头是母牛,虽说能下牛崽,但现在还没有配种,到时候配种也少不了贴东西,能不能配上也难说,咱就要那头最强壮的。还有恁妈东间也藏了好东西,俺上回看到了,是一袋白面和大米,这俩老头老婆子也不怕放坏了,藏得真结实。还有那新做的凳子也拿过来两把,还有那柜子里有一床新被子,还是红色的,咱俩结婚的时候,也不说给咱,还藏着掖着;还有就是叫恁爸给咱修个灶火,不是俺说,恁妈做那饭,也就是俺做不成,不然真吃不下去。幸好,恁长得高,要不然根本就找不到像俺这么好看的媳妇。”
柏三媳妇夸自己的时候,还不忘大力拍一下柏三的屁股。
结婚一年多,她算是才能体会到夫妻的乐趣。自从上回大闹了之后,男人也不知道从哪学来的,以前总是小心孩子,上回竟然强硬了。说来也是,老人家一再说对胎儿不好,但干柴烈火的,又日日睡在一个被窝,再加上夏日来了,人就显得格外燥热。
这几天柏三对她比之前更好,捶背揉腿捏肩按脚,服务周到妥帖。她看自己男人,也觉得哪哪都顺眼,尤其是被她发现男人也是脸红这件事,更是乐此不疲。
柏三也不敢说啥话,只要媳妇高兴就行,反正到时候大家都在,到底咋分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说不定二哥也会回来,至少二嫂肯定会回来。一家子人正正经经地分家,有人闹,就会请村支书,到时候就知道厉害了。
亲事说快也快,柏老头只是把西间重新收拾了下,王家就传来消息说下个月十九就是好日子,宜嫁娶,正好结成两家秦晋之好。
柏家自然是没啥意见,既然决定娶了就好好娶。
柏幺是最高兴的人,不仅是有了媳妇,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借大哥结婚时穿的那件白衬衫。他是论如何也忘不了,大嫂顶着盖头进门,揭开盖头后,一眼望向大哥的高兴,如今他也要有这个时候了。
那王锦柏幺也是偷摸看过的,自从在柏老太那得了信之后,就不知跑了多少趟,人长的是真好看,个子可能比大嫂矮了一点,但耐不住还是个大闺女,尤其是那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皮肤也就比大嫂黑一点,这些都不打紧,关键是会笑。
他第一次爬墙头的时候,就被王锦看到了,不仅没喊,还冲他笑。也就是从那次后,他夜夜都会做梦,一会梦到王锦摸自己的脸,一会又梦到王锦冲自己笑。
他也听说了王锦名声不好,但他更想说这些人那是不知道王锦的好,一个长得漂亮的女人,名声再坏,那也得看进了谁的被窝。
柏家这边是掐着日子去王家说媒的,虽说俩家已经心照不宣了,但为了堵旁人的嘴,该有的礼数不能少,有媒人有彩礼,左不过一筐油膜,一挑红薯,不足以引人注意,但也算是正经结亲。
结婚的时候,也说不上热闹,柏家人整整齐齐的等着,但王家那边送亲的却没几个,尤其是叔伯压根就没出现,但好在有几个同村的小媳妇老婆子热闹,算是顺利嫁了过来。
柏幺有没有镇住媳妇不知道,只听说新媳妇第二天没起床,更别提给公婆做饭了。
老两口终归是高兴的,这下好了,四个小子都有了媳妇,比起很多打光棍的人家强太多了,接下来哪个媳妇闹了,就随他们吧,反正家一分,就闹不到他头上了。
分家也很简单,就选在八月底,请村支书过来做个见证,把所有的家当一摆,自己选吧,选的多的自然有选的少的咬着,选的好的也有选的差点盯着。最终,实在闹得不像话,就都把目光盯在柏老头身上。
三头牛,除了老二,每家一头,但老二家多一亩地,凳子每家一把,农具给分牛的家,剩下的都是老二的,家里的余粮,也给老二一袋粮一袋米,剩下是老两口的。
柏大媳妇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因为对她来说,只要能分家就行,谁家多谁家少都所谓,地少了不怕,自己娘家只有兄弟俩,三个姐妹只剩下小妹,来年也就结婚了,地里的活忙都忙不过来;没牛耕地也不怕,娘家叔地少牛多,每年就是靠着租牛赚钱,正好可以拿来用。再说,自己男人根本就不会种地,还是在外营生更好,如今是矿上,再等等就去更远的地方打工,反正她豁得出去。
柏三媳妇自然是不高兴的,因为这跟她设想的少很多,但她也只是个窝里横,看着村支书老神在在地坐着,吓得不敢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戳自己男人,自家男人也是个嘴笨的,支支吾吾地被忽略了。
忍着不回来的柏二媳妇也不操心,反正男人说了不让插手,那就老实等着吧。
柏幺媳妇是新人,自然也没有插嘴的份,但柏幺聪明啊,说自己刚结婚,就不参与分家了,既然说了牛给自己,那就继续和老两口搭伙,言外之意就是他不分了。这疑是最聪明的,老两口都还年轻,至少还能再干个十年,而且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越吃越少。只不过,柏大媳妇和柏三媳妇都有自己的打算,一时间也没人说话,家就这样分了。
就在所有人都松一口气的时候,柏大却突然跪在了柏老头和柏老太面前,还流着泪咣咣地磕了三个头,柏三也跟着磕头。原本轻松的气氛一下子成了悲痛的场面,最终还是柏三媳妇踢了一脚凳子走人,才把所有人拉回了现实。
自此,混沌的一家人开启了新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