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的时候,徐弘基回到府邸,这时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显然,兵部一行并不愉快。
随后,郭臻听到徐弘基和这些文官说了一通话,当面表态不赞成议和,身负皇恩必当誓死杀敌,这些人才放心告辞离去。
等把这些人都送走,夜已近二更,天色虽晚,但徐弘基还要熬夜准备明早给天子的奏折。
郭臻倒是清闲,早早躺在床铺上,心知接下来还有恶战要打的他,也在设法养精蓄锐。
郭臻倒是清闲,早早躺在床铺上,心知接下来还有恶战要打的他,也在设法养精蓄锐。
第二天天还没亮,郭臻便听见徐弘基出门,这时他也从床榻上爬起来。
不知为何,郭臻总觉得这北京城内的气氛不大对劲,满清大军就在城外不远,到现在朝中还没定下战和之策,这让他对这一仗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
煎熬般的等待中,徐府别院又来了几个客人,有朝官,也有布衣。
直到晌午,徐弘基才上朝回来,从外表看不出他面圣的结果如何,在匆匆送走几个访客后,徐弘基带着郭臻等人出城。
传令的骑兵在北京城外飞奔,宣大镇和蓟辽镇勤王大军往广渠门外汇合,关宁骑兵三万,宣大兵马四万,共七万大军连夜聚集,朝廷派来太监高潜作为监军。
这时候,清军已经南下,往京畿南保定方向去了。
之后几天,勤王大军在北京城下盘桓,不进不退,郭臻因为级别不够,一直没有参加军议,对勤王大军接下来的动向不甚了解。
勤王大军不动,满清大军却不会闲着,他们抓住空档攻破高阳县城,告老还乡的内阁大学士孙宗一家老小皆战死,朝野因此哗然。
这个变故出现后,宏治皇帝传旨到勤王兵营,斥责徐弘基畏敌避战。
郭臻脑子里闪过请战的念头,但这念头来的快,去的也快,这不是他的大明,他也不是三军主帅。
浑浑噩噩过去五天后,杨凯偷偷溜进郭臻的驻地破口大骂道:“高潜这个狗太监真是该死!”
杨路凯眼冒赤光,头上青筋突显,郭臻认识他许久,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
“杨千总这是为何?”郭臻递给杨路凯一杯水。
“总督大人殚精竭虑谋划出数个应敌策略,可高潜那个狗太监全都不同意,蓟辽镇的兵马本就不想和东虏大军交战,现在有狗太监为他们撑腰,他们对总督大人阳奉阴违,使得大军进退不得。”杨凯拳头紧握,脸现忧色:“如此下去,这仗根本没法打!”
“真是一群混蛋!”郭臻破口大骂,深吸一口气后,郭臻问道:“杨千总,我岳父可想出了破局之策?”
杨路凯点点头:“总督大人准备分兵。”
“分兵,怎么个分法?”
“按照总督大人的意思,蓟辽镇兵马归那个狗太监,宣大镇兵马归总督大人。”
“那个狗太监同意了吗?”
“那狗太监怕死得很,自然乐意分兵!”
可笑!
真是可笑啊!
大明的奸佞再次刷新了郭臻对他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