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地处古丝绸之路冲要之地,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流、碰撞,给民族文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几千年的战火硝烟中,土库曼民族坚忍不拔,顽强不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他们发明了地毯编织技术和精湛的雕刻艺术,培育出阿哈尔捷金马、土库曼阿拉拜牧羊犬等珍贵兽种,在沙漠中开凿了福泽子孙万代的卡拉库姆大运河。进入21世纪后,土库曼斯坦丰富的蓝色火焰天然气和黑金石油资源,又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带来了巨额财富,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永久中立国
中亚五国中,土库曼斯坦疆域辽阔,面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接壤,西部毗邻里海,海岸线上千千米,水运发达。独立后的土库曼斯坦为振兴民族经济,选择了独立自主与对外中立的立场。1995年12月12日,土库曼斯坦得到联合国许可,成为永久中立国,承诺在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均奉行永久中立的国家政策。迄今为止,世界上共有七个国家得到联合国认可,获得了永久中立国的超然地位。
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土库曼斯坦男子
黄沙覆盖的国家
土库曼斯坦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占国土面积15的山区大都分布在东南部。从东南部的科佩特山脉开始,海拔逐渐降低,一路向西北部倾斜直到里海沿岸。土库曼斯坦有80以上被沙漠覆盖,夏季漫长少雨,冬季酷寒却极少降雪,境内水源稀缺,被列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土库曼斯坦的地表河流极其稀少,主要河流有阿姆河、穆尔加布河和卡拉库姆大运河等,大都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在它的西部和中部地区,完全寻觅不到河流的踪迹,触目所及,几乎全是无边无际的荒漠。
土库曼斯坦国旗
长期干燥炎热,使土库曼斯坦的土壤以沙地和沙土地为主,仅在河流和河谷地带分布着适宜种植的土壤。从辩证论角度来看,事物的存在总是分为正反两面。看似无利用价值的荒漠,下面却储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土库曼斯坦西部地区及里海沿岸地区,分布着数百个已开发及待开发的油田、气田,天然气和石油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美丽的国旗与国徽
独立后,土库曼斯坦确定了专属于自己的国旗和国徽。国旗和国徽都采用绿色为主色调,图案繁复,花色众多,复杂程度名列世界前茅。
长方形的国旗以深绿色为底色,好似夏季繁茂的草原。国旗左边设有一条以红色为底色的垂直宽带,五种经典地毯图案自上而下排列其中。图案最下方摇曳着绿色橄榄枝,象征着土库曼斯坦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国旗中央偏上位置,地毯图案右侧,一轮皎洁的新月怀抱着五颗白色五角星静静挂在旗面,象征着土库曼斯坦光明的前途和五个行政州,同时昭示着土库曼斯坦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
同样是绿色,土库曼斯坦国徽的颜色更为鲜嫩一些。八角星形状的国徽外缘镶有一层金边,新月抱五星的图案挂在最上面的一个角下,与两束金黄麦穗共同组成空心圆,底部绽放着七朵雪白棉桃,象征着土库曼斯坦人民勤劳、富足的生活。麦穗和棉桃组成的空心圆之间,有红蓝两个同心圆嵌在其中。红色圆环位于外层,均匀分布着五种地毯图案。内圆的湛蓝底色之上,伫立着一匹金黄骏马。这匹马即列为土库曼斯坦国宝之一的阿哈尔捷金马,也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种。
意义深远的中立门
作为永久中立国,1998年,土库曼斯坦在首都阿什哈巴德市的中立广场建起一座高大的中立纪念碑,纪念碑三足鼎立,底部中空呈门状,又被称为中立门。中立门是土库曼斯坦的地标性建筑,它以挺拔雄伟的身姿向世界展示着友好、和平、开放的态度。
中立广场的中立纪念碑
中立门顶部伫立着土库曼斯坦独立后首任总统尼亚佐夫的雕像,雕像为全身像,通体金色,右手高举,面容肃穆。雕像下方是旋转观景台和餐厅,坐在观景台上,阿什哈巴德市的美景一览无余。品尝着风味美食,看着眼前飘过的朵朵白云,顿觉心旷神怡,万物皆忘。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计算,旋转观景台的旋转角度和速度与地球自转运动相配合,使尼亚佐夫的脸部始终面朝太阳。
在土库曼斯坦独立20周年之际,土库曼斯坦政府重修了中立门,将其改建到中立大街并加高了20米,继续昭显着土库曼斯坦的独立、中立和民族团结。
神奇的泥火山
提起火山,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但说到泥火山,一些人就不太了解了。顾名思义,泥火山山体主要由泥土构成。和普通火山不同的是,泥火山“腹中”虽然充满泥浆,却不具备岩浆通道,只是形状和火山相似,同样具备喷出口和喷溅火苗现象。
泥火山的形成条件很苛刻,它一般存在于含有油气资源的盆地中。在土库曼斯坦西部,30多座泥火山像链条般起伏相连,排布在从埃先库利到哈扎尔半岛地带的里海大陆架上,构成世所罕见的地质奇观。
阿克巴特拉乌克火山是土库曼斯坦诸多泥火山中的“经典”,它外形如同一个巨大的穹顶,最顶端的火山口内,直径超过150米的火山口湖气泡翻腾,泥浆喷涌,场面极其壮观。阿克巴特拉乌克火山北侧,有一座会移动的火山。仅一年多的时间,它就从距离里海沿岸200余米的地方移动到陆地上,被当地人亲昵地称为“游牧的泥火山”。山上的火山湖面积不大却颜色奇特,湖水呈现黄绿、赭黄交织的瑰丽色泽。
此外,古泥火山博雅达克,粉红泥火山波色赫尔,还有石油储量丰富的泥火山阿利古尔,都是各具特色、景色秀丽的知名景点。
恐龙高原
土库曼斯坦的高尔达克市是典型的高原城市,它所在的库吉唐套山麓,拥有壮丽的大峡谷、飞流直下的瀑布及幽深曲折的洞穴群、火山遗迹,风景美不胜收。在这里,最著名的景物当数留有大量恐龙脚印化石的“恐龙高原”。据估算,高原上的恐龙脚印可追溯到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站在脚印近旁,遥想巨兽横行的史前时期,再看脚下的青山绿树,不禁生出沧海桑田、世事无常的慨叹。
建国简史
土库曼斯坦地处中亚南部,自古以来,它辽阔的疆域中就生活着多个民族。多民族聚居导致的部落冲突和对抗,加上来自东西方强国的侵略及统治,使这片金色土地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土库曼斯坦历史是一部坎坷的血泪史,同时,也是土库曼民族不断抵抗外侮的抗争史。几千年来,土库曼斯坦人民骨子里的坚忍与勇决代代相传,如同不灭的灯盏,在每一次历史转折之际熠熠生辉,最终迎来国家、民族的独立繁荣。
土库曼15世纪时的头盔
远古和中古时期
早在60万年前,土库曼斯坦境内就已出现人类活动的痕迹。据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来看,土库曼人祖先有的以游牧生活为主,有的以农耕生活为主。
到了公元前4世纪,土库曼斯坦出现了最早的国家政体:古花剌子模。古花剌子模促进了土库曼斯坦向青铜时期转变,并出现了字母状文字。之后,土库曼斯坦的社会形态逐渐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诞生了一批城市。其中,最著名的古城是阿尔邓捷佩,它的遗址在土库曼斯坦阿哈尔州卡阿赫金区内,可看出初具规模的房屋、街道以及当时的手工艺品遗迹。
土库曼斯坦位于东西方交界处,是东西方国家角逐征战的必经之地。在这片土地上,战火常年不息。古花剌子模国之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进入中亚。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土库曼斯坦一直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横扫中亚。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土库曼斯坦被纳入塞琉古王朝的版图。公元前250年,帕提亚王国中国史书记载为“安息国”代替塞琉古王朝,成为新的统治者。其后,土库曼斯坦又依次归入突厥汗国、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范围,其间,伊斯兰教开始传入,成为土库曼斯坦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
突厥汗国统治期间,蒙古高原上出现了一个名为乌古兹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骁勇善战,公元10世纪,成立了乌古兹叶护国。11世纪中叶,乌古兹叶护国在另一个突厥部落联盟的攻击下四分五裂,分别远赴俄国、中国、伊朗等地,还有一部分留在中亚,形成了后来的土库曼民族。之后的几百年间,土库曼斯坦经历了土库曼塞尔柱王朝、花剌子模帝国和蒙古帝国的统治,终于在15世纪初,形成了稳定的土库曼民族。
走向独立
19世纪,日益强大的沙俄帝国开始征讨中亚地区。1894年,沙俄军队完全吞并了希瓦汗国,并血腥镇压了土库曼人民的多次武装起义,将土库曼变为殖民地,对其进行了原材料、土地、人力的多重掠夺。
1917年,俄国接连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新兴的苏维埃政权推翻了残暴的沙皇统治。曾经备受沙俄殖民摧残的中亚国家纷纷建立苏维埃政权,接受俄罗斯苏维埃政权的领导。1924年10月,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次年5月,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加入苏联。
20世纪末,苏联国内政权动荡,各加盟国纷纷加快了独立进程。1991年10月27日,土库曼正式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土库曼斯坦”,定都阿什哈巴德。
“土库曼巴希”尼亚佐夫
在土库曼斯坦,尼亚佐夫全名萨帕尔穆拉特阿塔耶维奇尼亚佐夫是一位传奇式英雄人物。1970年,尼亚佐夫放弃动力工程师的身份进入政坛。从1985年3月起,尼亚佐夫进入国家高级领导阶层核心,并于1991年当选土库曼斯坦首任总统。
在土库曼斯坦境内,尼亚佐夫雕像比比皆是。他雄韬伟略,多才多艺,既是土库曼斯坦第一任总统,也是世界土库曼人人文协会的创始人和主席。他著有鲁赫纳玛一书,描述了国家历史、传统文化及人民的精神信仰,被奉为土库曼人民的“精神宪法”。他本人在土库曼人民心中的地位也十分崇高,被尊为“土库曼巴希”,即土库曼之父。
饮食与禁忌文化
土库曼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主体民族土库曼族外,还有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鞑靼族等100多个民族。各民族长期杂居在一起,风俗习惯及文化信仰相互交融,发挥出各自的智慧和灵感,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
传统的土库曼斯坦羊肉汤以及面食
璀璨的文化
在石器时期向青铜时期过渡阶段,土库曼斯坦出现了彩陶文化,也称安纳乌文化。这一时期的陶器为单一色彩和红、黑交杂的双色陶器,陶器表面绘制着精美的几何图形及动物图案。陶器以日用品为主,多为碗、罐等物,也有陶制的人物和动物雕像。雕像线条流畅,表情丰富,有着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几千年来,辗转于土库曼斯坦土地上的民族不胜枚举,他们留下的智慧和文明,使土库曼斯坦的文学艺术、手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准,缔造了灿烂的民族艺术文化。
丰盛的饮食
土库曼斯坦人民的传统饮食和中亚游牧民族饮食类似,以奶、肉、面食为主。不过,由于境内沙漠众多,临近里海,土库曼斯坦人的饮食结构又和中亚其他国家存在着些许差异。
终年干燥的气候,使汤品成为土库曼斯坦人的宠儿。汤品以羊肉汤为主,再佐以蔬菜、米、面、豆等配料,比较常见的有羊肉绿豆汤、多格拉玛一秋尔巴、诺古特雷一秋尔巴和乌纳什等。其中,羊肉绿豆汤和多格拉玛一秋尔巴的配料极其讲究,前者在羊肉、绿豆之外,又加入西红柿、胡萝卜、蔬菜、葱头熬制,后者以羊肉、羊肾、羊心为主料,再加入西红柿和洋葱。诺古特雷一秋尔巴就是简单的豌豆羊肉汤,而乌纳什则是豆子面条羊肉汤。
沙漠众多的地理条件,使骆驼成为土库曼斯坦人民饲养的主要牲畜。骆驼奶也和牛奶、羊奶一起,成为土库曼斯坦人钟爱的饮品。在酷热的夏季,土库曼斯坦人的传统消暑饮料即酸骆驼奶。经发酵而成的酸骆驼奶口感清甜,酸爽可口,是土库曼斯坦人最喜爱的奶制品之一。至于靠近里海的居民,各种美味的鱼类成为他们餐桌上的主食之一。
羊内脏炸面团和黑梭烤羔羊,是土库曼斯坦人的传统名吃。顾名思义,羊内脏炸面团,即将羊的五脏切碎,混入洋葱、土豆、西红柿、辣椒、面粉等,放入油锅炸制而成。黑梭烤羔羊在如今的土库曼斯坦已不多见了。黑梭是生长于沙漠上的一种植物,游牧生活时期,沙漠牧人每逢盛大节日,都会拔取沙漠上的黑梭为柴,在漫天黄沙上生火烤羊,载歌载舞,欢庆佳节。
民俗禁忌
和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土库曼斯坦人严禁用左手抓取食物或传递物品,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
土库曼斯坦人对公共场合的言行极为注意。如果有人当众耳语,会遭受在场民众的鄙视,他们认为,只有心存不轨的人,才会采取这种鬼祟行为。当众挖鼻孔、抓痒痒、打断别人说话及用手指指人的行为,同样为人所不齿。
地毯王国
地毯是土库曼斯坦三大国宝之一,主要由羊毛、骆驼毛编织而成。它被印在国旗和国徽上,是土库曼斯坦人民的骄傲。踏入土库曼斯坦,如同踏入地毯的王国,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住宅,大大小小的地毯随处可见。这里的地毯历史悠久、花色繁多、品种多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土库曼斯坦地毯
地毯艺术:瑰丽的织毯者之梦
自古以来,土库曼斯坦就流传着“地毯是织毯者的梦”这一谚语。在土库曼人民看来,地毯不仅仅是工艺品和商品,更是民族的骄傲和梦想的载体。
早在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行土库曼斯坦时,就被土库曼斯坦精妙的地毯艺术所震撼,在其著作中盛赞它是“世界上最精妙和漂亮的地毯”。在当时的西方社会,拥有一块土库曼斯坦地毯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里,多有对土库曼斯坦地毯的临摹,可见当时土库曼斯坦地毯的流行程度。
在土库曼斯坦,地毯的用途极其广泛。大到铺设地面,小到挂包、衬垫,都离不开地毯的身影。除了民族传统花纹外,地毯上还可以织造出动物、人物肖像等图案,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土库曼斯坦清真寺中的礼拜毯。这种地毯大小适中,恰好供一人使用。地毯上,有的织着清真寺门廊、拱壁图纹,有的织有古兰经经文,将织毯艺术和建筑艺术完美地融为一体。
传统地毯分为四大系列:帖金族地毯、埃尔萨尔族地毯、萨洛尔族地毯和伊奥姆德族地毯。这四个系列分属于四个不同的民族,纹饰和颜色体现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底色多为深红色。如今,土库曼斯坦地毯开始与时俱进,突破了民族传统花式和色彩,织造出诸多新颖时髦又兼具民族魅力的精品。织造于2008年的“金色世纪”地毯,以其301平方米的超大面积及1200千克的重量,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古代,通过编织地毯,土库曼女性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地毯编织技术出众的姑娘,会引来十里八乡的小伙子前来求婚。如今,地毯不仅是宝贵的民族艺术财富,还成为土库曼斯坦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国家地毯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地毯之家
1993年3月,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颁布总统令,宣布建造国家地毯博物馆。这座世界上唯一的地毯博物馆位于首都阿什哈巴德市,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展品足有2000余件。博物馆中的展品跨越古今,丰富多样,大到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金色世纪”、制于20世纪40年代的“土库曼之魂”等巨型地毯,小到和钥匙扣同等面积且花纹繁密的微型地毯。
在地毯博物馆,可以尽情欣赏土库曼斯坦各个时期的地毯精品,感受地毯艺术古老、神秘的魅力。地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大多拥有一手高超的地毯编织艺术,不仅能织造美丽的新地毯,还能修复陈旧的古地毯。古老地毯的修复工作极其复杂,譬如早期用线编织的地毯,每1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100万以上的节点,十分考验修复人的眼力和技艺。
每一年,土库曼斯坦都要举行地毯节和地毯艺术国际研讨会,节日及研讨会当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地毯爱好者和商人云集地毯博物馆,盛况年胜一年。
在集市上售卖的土库曼斯坦地毯
阿什哈巴德
沙漠中的“水城”
阿什哈巴德位于土库曼斯坦南部地区,是国家首都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紧邻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气候极其炎热干燥,夏季最高气温超过45摄氏度。这个年降水量仅在200毫米左右的沙漠都市,却有着“喷泉之都”、“沙漠水城”的称号。城外黄沙莽莽,城内喷泉晶莹,游人至此,恍若身在水乡。
市中心的地震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