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这个?”阮予指指她碗里还没解决完的青椒回锅鸡,她是在是撑不下了。
“这个超好吃,你也尝尝。”她喂了他一口,老母鸡是大早上罗叔亲戚现杀的,青椒是自家种的,全是新鲜食材。腌过的鸡肉很入味,肉质紧实鲜嫩,咸香中带着一丝油润,青椒的回甜更是锦上添花,尤其是带着鸡皮的坨坨肉,吃起来糯糯的,从舌尖满足到胃。
经历过打工和带娃的第二第三期,到现在为止都是吃吃喝喝的第四期,大家还有些不适应,竟然开始寻思是不是该找些事做。
吃过午饭,简单休整后,大家各自寻了活计,有的去帮忙除草,有的去学摇船,而温颜他们,去了唱皮影的赵爷爷家。
老人是非遗传承人,已经七十八岁的高龄,但丝毫不显疲态,精气神十足。论年纪,温颜和阮予确实该叫一声爷爷了。
赵爷爷的屋子堆满了各种做皮影的材料,花花绿绿,但并不乱,分门别类地收拾得整整齐齐。
赵爷爷简单介绍了制作皮影的工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历经3000余刀雕刻才能成型。
一说到皮影的赵爷爷,眼里闪着光,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坚持,让他走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要不是时间不够,温颜还真想看看完整的过程,全身心浸在一件事里,一定是酣畅的吧。
在老人的指导下试着做了几个简单的小人,温颜简直自信心爆棚,拉着阮予就要跟赵爷爷学几声唱腔。刚好今晚镇上要放电影,她跟导演商量着,打算让大家看场皮影戏。当然,如果能加入演出队伍就更好了。
只是她低估了几句词的难度,咬字唱腔,都和平时相去甚远。倒是阮予,果然是有天赋的,赵爷爷连声夸他学得又快又准。
温颜从没听过阮予这种声音,强烈、有力,爆发式的开口,扣人心弦,尾音转了好几个弯又上扬,结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很是独特。
温颜熟练地打开相机,一顿猛拍,存到了那个记录的瞬间越来越多的相册。
晚饭依旧是大家聚在一起吃的,学生们都放学了,比起中午,多了很多稚嫩的声音。
温颜坐在凉亭的石凳上,眼睛并不固定某处,渐渐就看入了神。
远处是渐渐暗下来的天,有几朵云,泛着夕阳的金光,但并不刺眼。天空零星缀着几片彩色,是放了学的孩子们在趁着夜晚降临前最后的日光在放风筝,仔细听,还能听到风带来的笑声。
视线收拢来,阮予正和赵爷爷在河边临水台上搭唱皮影的幕布,整理着下午被两人玩乱了的工具;有晚饭吃得早的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沿着被太阳晒得温热的石板路慢慢散步;临时摆的露天厨房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正忙着做饭菜出锅前最后的准备;小孩们把作业摊在石桌上,伏在桌前写着,这样晚上能多看会儿电视……
时间好像慢了下来。
温颜抓住这难遇的瞬间,手边没有平板,就找小朋友借了张作业纸和铅笔,草草记录了下来。
这也许可以作为她正在准备的绘本的结尾——自从林书锦第一次邀她去工作室,她就开始抽空整理以前的画作。她爱记录平凡日子里的珍贵瞬间,从大学起就是这样,往回翻看,竟然不知不觉就攒了那么多。
这样结束,就好像皮影戏带出的尾韵,日子悠长又悠长。
和镇上居民们相处,她越来越觉得看似平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跌宕起伏,包括她和阮予,都在自己的生活舞台里当主角,唱着自己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