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渡口,过江的船夫看到老妇人过来,恭敬地喊了一声:“姜婆,就等您了!”
虽然早就有猜测,但听到‘姜婆’这个称呼时,我内心还是忍不住澎湃激动。
这位婆婆,就是从前我外婆在我耳边说得最多的她的师父了,若算我是外婆的亲传弟子的话,我要唤她一声‘师公’。
姜婆是清末民国人,她一身行善,救济灾民,广受四方尊敬。
可是她依旧无法改变姜古门日渐衰败的命运……
“开船吗姜婆?”船家提醒:“天就快亮了!”
顺着停在江边的小船看去,里面没有人,这位船家在此,只是为了载姜婆过江。
姜婆往身后看去,乔双镜已经跟了上来,不久就到了近处。
姜婆欣慰一笑,迈步上了船,我也跟了上去。
乔双镜在姜婆对面坐下,拿一双灵巧的眼睛打量着姜婆。
船过了江,一路上江面上风平浪静,平顺而过,到了地方,姜婆又继续背着布包朝前面的山路走去,这条路崎岖危险,沿途的风景犹如画中圣景,山里应常有野兽出没,路上杂草很多,平时走的人少。
乔双镜跟在后头,有些害怕,跑上前,主动拉上了姜婆的手。
姜婆也没拒绝,一直拉着她走,那些山好高,爬了一座后面又会出现一座更高的山,走得累了,姜婆找了一块圆形巨石歇息,她拿出包里随身的水和干粮分给乔双镜吃,那是一块杂粮馍馍,已经数日没吃过什么像样东西的乔双镜狼吞虎咽啃完了馍馍。
又走了大半日,她们终于到了一座古庙前,那庙前有一颗巨大的无花果树,这季节山里一片金黄,那无花果树却枝冒叶盛。
这时,古庙门打开了,从里头跑出来三个八九十岁的小女孩。
“师父!”女孩们跑过来,接过姜婆身上的布袋,拥着她往里走。
其中一个小女孩发现了后面的乔双镜,她主动向乔伸出手来说:“我是问真,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小师妹了!”
乔双镜胆怯地看着她,并没有伸出手。
就这样,她入了姜古门,日日与师姐们一起学习、劳作,山里的日子清苦,外面兵荒马乱,许多人流离失所,山里也来了许多难民,他们住在庙里,身上脏脏的,姜婆心善,将庙里的粮食分给难民吃,所以这些弟子们也经常吃不饱。
一天晚上,她饿得肚子直叫,怎么睡也睡不着,突然,一只小手拍了拍她,她转过身去看,竟然是二师姐司问真。
“跟我来!”
司问真带她到厨房,从最里面的柜子拿出来一些面和芽菜,下了一碗芽菜面,看得乔双镜直流口水。
面下好了,司问真将面碗推到了她面前,“快点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