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画在学校里做展览的时候摆出来,也吸引了很多同学的目光,许多人赞叹之余少不了也会打听打听。
要知道高校之间的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年轻人都喜欢玩,周末的时候、空闲的时候喜欢往各个学校相互窜,许多外校的学生看了画展,也都知道了樟树湾村这么个地方。
虽然这名气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但到底是又扩大了些。
之后的周末,不少省城的学生都特意过来玩,五一小长假的时候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暑假时更是来了十几拨五六人、七八人结伴而行的学生,说是别的景点都去腻了,得知有这么一个原生态、小清新的古树村庄,特意过来打卡......
送走了郭衍和学生们,沈小霞很快便收拾了心情,继续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
樟树湾村的名声在本市数县范围内已经彻底打开了,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打了个开门红的好仗。周副县长、乡里的徐书记都十分高兴,特意打来电话表扬了沈小霞。
前来樟树湾村旅游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人数持续攀升,周末的时候特别明显。
卖青团、粑粑、茶叶蛋、土鸡蛋的村民们也多了起来,恰好春笋渐生,于是鲜笋也成了紧俏货,游客们争相购买。
要知道笋这种食材,吃的就是一个新鲜,从山上竹林里挖回来,直接带回家煮,这才是真正的鲜美。经过了菜市场中间商,再到消费者手中,就没有那么新鲜了。城里的食客们还真是没买过这样新鲜的竹笋呢!
吃饭用餐的人也很多,老支书和晓生家两口子的农家乐一到周末就爆满,平日每天也能有个三四桌。
土鸡是几乎每一桌都要吃的菜,本村的土鸡已经不够用了,不得不向别的村子购买。
至于张永河的大棚草莓?再也不需要上县城里去叫卖了,前来游玩的游客还不够供应呢!
沈小霞又让人加急赶制了大大的广告牌,树立在大地坪边上,给手剥橙做广告......
而不出沈小霞所料,没多久,就有从比较远的地方过来、有住宿要求的游客了。
这是必然的,将来只会更多。
这样的热闹一直持续到五一,五一之后,油菜花彻底凋零,油菜花田收割之后重新种上了水稻,游客们的赏花季这才渐渐的落下帷幕。
但是并不代表就没有游客了。
樟树湾村风景秀丽,是休闲散心的好去处,一到周末,还是会有游客前来游玩,平日里偶尔也会有,只不过相比起之前的赏花季没有那么多了而已。
还有好些单位、企业打电话来村里咨询,表示周末想要阻止员工们来村里散散心,聚餐、烧烤、顺便打牌搓麻将,方便不方便?
这当然方便啊!
经过这一季大致算了算账,开设农家乐的老支书和晓生两口子流水均超过了七万,食材自产,劳力只有周末请邻居帮忙,成本也小,扣除各项之后,净利润至少在四万以上。
就算是出去打工,一年下来能存攒的也有限。更别提这才是一季呢,之后虽然游客不多了,但是,零零星星的也总还有啊。
偶尔还会接一个单位组织员工来休闲游玩的大单。
老支书的儿子媳妇干脆也不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发展,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的田地,两全其美。
晓生两口子也是干劲十足,欢欢喜喜的抓紧将客栈建起来。
村民们看着眼热,纷纷期待起手剥橙来。
又有一家人表示到了年底的时候也开设一家农家乐,明春正好可以接待客人。
向村里打了报告,沈小霞批复了。
按照目前的游客量来算,明年游人会更多,再多开一家农家乐是可以的。但是,也只能多开一家了,若是再多,就有可能大家都赚不到钱,没那个必要了。
文三叔也不闲着,将自己的小卖部扩展、重新装修,以便旺季的时候能够摆上更多的商品。
这一季他这小卖部作为村里唯一的商店,生意可是相当红火,大大的赚了一笔。
张永河的草莓大棚现在已经准备清棚了,一笔一笔的算了下账,扣除掉所有的成本之外,净赚将近两万三。
这对于张永河以及张家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别人家来说成功就只是成功而已,但是对张永河来说,成功更是打破了诅咒、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张永河的爸妈见了村里人腰杆子都更挺直了几分,扬眉吐气。
“我们家永河这是时来运转了呀!我就说嘛,我们家孩子这么努力、这么上进,有这份劲儿做事迟早是会成功的!看看,这不就成啦!”
原本等着看张永河热闹的村民们无话可说,只能笑着附和。
谭鲜玉母女俩同样也十分高兴,张永河这回成了,谭叔也就无话可说、没法再拆散谭鲜玉和张永河了。
谭婶和张永河的妈私下里已经见过面进行了友好的磋商,商量打算起两人的亲事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