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则下意识把自己两排牙齿上下叩了叩,很是感慨地说:“我乳牙都没了,真可惜没来得及对它好点。”
于是他们又赶在汤圆上桌前轮流把文哥儿的宝贝冰灯传看了一遍。
人晏相公听他这么瞎改一气,怕是要从棺材里跳出来打他一顿。
要不是文哥儿在旁边很心疼地叮嘱说“大家看看就好,可别摸化了”,他们怕是要轮番实践广大群众碰上吉祥图案的悠良传统:上手摸一摸,摸到它光可鉴人。
文哥儿把他们的名字一一记下,才认真打量起相对比较寡言的元思永。
舒服!
好在大伙都没忍心叫文哥儿伤心,只轮流赏玩一番便物归原主。
他们都是在家吃过晚饭才出来的,本来不太饿,看文哥儿这么一吃,又觉得肚里空空,立刻齐齐拿起汤匙品尝这元宵佳节才吃的小小吃食。
比如“福禄双全”就是两种馅的汤圆混一起,“三元及第”则是三种,更有那叫“百家争鸣”的,直接把店里有的汤圆都往里放一颗,保证每一颗都是不同的滋味。
文哥儿煞有介事地宽慰道:“不要紧,乳牙不去,恒牙不来!乳牙顶多只跟着我们十来年,恒牙可是要跟我们一辈子的。有句诗怎么说来着,不如怜取眼前牙!”
怪不得小小年纪就跑街上“回馈百姓”去。
不管什么时候,一大群青春勃发的年轻人凑一起总是分外引人注目的,加之他们年轻无忌惮,说笑也没避着旁人,一路上便引来不少人的关注。
既然提到了摆摊,文哥儿便又把自己的“一品灯”拎了出来,给大家欣赏一下上头的仙鹤麒麟。
这在他们家沉默的饭桌上可是很稀奇的。
当初都是他们自己愿意掺和的,挨打挨罚都是他们合该承受的后果。要不是王守仁说吃个汤圆花不了多少钱,他们都不会让个半大小孩请客。
将来他们入朝为官,不知会多羡慕官袍上缀着这种鸟兽的官袍!
要知道文官的一品官服上绣的是仙鹤,武官的官服上绣的是麒麟,这环绕期间的云雾瞧着都像是一品大员才能用的玉腰带!
等到伙计给客人上汤圆,便清清亮亮地报起名儿来:“客官您要的三元及第来了勒!”
元思永当时是自发参与的,从没与王守仁交流过,这次还是王守仁托与他玩得好(睡他邻铺)的同窗去邀请,才是算是把人给请了出来。
这小子真是从小泡在学士堆里长大的快活小孩儿!
大家都是国子监里读书的,哪有不畅想自己金榜题名后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的?
大家见他面前摆了那么大一碗汤圆,有点疑心他吃不完,结果只见他嘴巴一张,一颗圆圆的汤圆就整个儿进了他嘴里,吃得他脸颊鼓鼓的,瞧着怪可爱。
听了文哥儿那个要善待乳牙的歪理,元思永觉得传说中的小神童果然名不虚传,连兄弟间闲谈都这般可爱。
文哥儿自有一套道理:“是我自己想练字才去摆摊的,别人为什么要为我这手丑字花钱?”他怕大伙吃不尽兴,又把李东阳他们说要轮流给自己包月的事讲了出来。他可是有一整个翰林院当后盾的!
这灯瞧着仙气缥缈,宛如冰雪仙境,可又不失俗世愿景。
由此可见,大伙手瘾上来了连“死无常”的背脊都不放过!
难怪他爹回家后都特意和他们提了几句。
这个传统不知从何时起的,反正这种“摸点什么”行为以及相关宣传在后世广泛存在于各大旅游景点之中。
显见是读书人来吃的多。
且他们还年轻,身上还没那么多常年浸淫在圣贤书里的迂腐气,不至于谈到前程就假惺惺地说“当官不当官的不要紧,主要是想为百姓做点事”。
那阔气的小模样儿听得大家乐到不行。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一行人说说笑笑地进了王守仁预定好的店,轮流给文哥儿自我介绍了一番。
元思永难得地多说了句话:“你的压岁钱不是要拿去摆摊代写书信吗?”
只听过“不如怜取眼前人”的,哪来的“不如怜取眼前牙”啊?
别的不说,光是李西涯这个老师就足够让人眼热的了。
他们身上本来还有点来时的余寒,这一口热乎乎的汤圆入了肚,便觉浑身都暖洋洋的。
大抵是务实的中国人觉得光求神拜佛心里总还是不踏实,还是得上手摸到实际的东西才更有安全感。
文哥儿向来贪心得很,自然是想一次性吃个遍,直接来了碗“百家争鸣”,在一桌子“三三两两”之间分外突出。
这么一说,大家都忍不住羡慕起来。
元思永是真的和元守直有点像,五官长得挺周正,只是话很少,只有话茬到了他头上他才会接上一两句,且都是言简意赅地应和。
见他们笑得这般畅快,不免都有种“年轻真好”的感慨。
总之坐在宽阔又热闹的厅堂之中,满耳朵都是起此彼伏的“福禄双全”与“三元及第”。
鲁迅就曾回忆他小时候去参加迎神活动的事,说当时的人有去烧香必须摸一摸“死无常”背脊去晦气,他也随大流上去摸了一把。
文哥儿是很乐于交朋友的,虽惦念着元守直家的粉浆饭,坐到席间却是没冷落任何人,和每个人都聊得很欢,还很豪气地拍拍自己鼓鼓的小钱袋说:“大家敞开了吃,汤圆管够。”
这时候热腾腾的汤圆也被端上来了,比之家里做的汤圆,外头卖的口味更多,可以单独点自己爱吃的馅,也可以按店里起的吉祥名字来点。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 醋_溜_儿_文.学.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