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 131 章(1 / 2)

    这一喊, 宋卫国手哆嗦了下,红色烟火撩红了他的眉眼, 带着几分沧桑和疲惫。

    甚至都没回头, 他便知道是谁在喊他。

    “中锋,你回来了。”

    他低头又抽了一口烟,白色的烟雾升腾。

    明明人还是那个人, 但是却不一样了。

    周中锋循着他背影, 跟着蹲了下来,旁边的宋卫国便把烟递过来了。

    周中锋摆手,“我不抽。”

    这话一落,宋卫国愣了下, “是了,你家姜同志还在怀孕。”

    严格来说,他很久没看到周中锋抽烟了。

    气氛一下子沉默下去。

    周中锋也没说话,就只是陪着他蹲在那里。

    在这种时候,说再多的话仿佛都是多余的。

    果然,周中锋没说,宋卫国便开口了, 他急需要一个喧泄口, 从提出离婚到现在的喧泄口。

    他沉默了太久。

    “你说我们当兵的, 是不是就不该结婚?”

    管好自己容易,但是管好家属却难。

    老肖走到今天这一步, 她有一句话说对了, 确实是他纵容的。

    他们在最好的年纪相遇,相知, 相爱, 结婚生孩子。

    但是再多曾经的美好, 都变成现实的一团糟。

    周中锋听到这话意外了下,“为什么会这么说?”

    “宋卫国,这可不像你。”

    在他眼中的宋卫国,风流倜傥,温文尔雅,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自信满满。

    但是,这一句不该结婚,却否定了他所有的信心。

    宋卫国叹了口气,又狠狠地吸了一口烟,他抽得极狠,这一口烟下去,半根就没了。

    周中锋看得直摇头,他上去就夺走了宋卫国手里的烟。

    直接扔在地上,碾灭了。

    “你就是离婚,你不顾自己,你想想家里的三个孩子,你要是早死了,孩子们怎么办?”

    这话一说。

    宋卫国一呆,顿时沉默了下去。

    周中锋看着他颓废的样子,叹了口气,“我就问你,离婚、你后悔吗?”

    宋卫国摇了摇头。

    他不后悔离婚。

    因为离婚,肖爱敬走了,但是起码人生是自由的,若是不离婚,后面的后果,宋卫国不确定他和肖爱敬能够承担。

    现在早点脱身,反而是好事了。

    “既然不后悔,你又在颓废个什么?”

    周中锋不解,“不后悔的事情,你只管朝前走好了。”

    “因为离婚,你的事业被就受到打击,你现在根本没时间颓丧,你要打起精神,告诉上面的人,你宋卫国还可以继续,甚至比往日完成得更好。”

    “只有这样,你才能保住事业,才能给你三个孩子更好的条件。”

    “不然,你以为肖爱敬为什么,把三个孩子留给你??”

    成年人的世界,不是想与不想,而是权衡利弊后的深思熟虑。

    周中锋也得承认,肖爱敬平时确实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有一点,她对孩子们绝对没有坏心。

    把钱留给孩子,把孩子留给宋卫国。

    这是就目前而言,最正确的选择。

    宋卫国听完这话,下意识地去掏烟,结果却发现早上才买的一盒烟,现在已经空空如也了。

    “中锋,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

    他可以狠心离婚,也可以狠心去提交退伍申请。

    但是,真当事实来临的时候,十多年相伴的爱人,彻底变成陌生人。

    这个过程的艰难,只有宋卫国这个当事人才知道。

    周中锋看了看他,摇摇头,下了一剂猛药,“知道我在来之前,雷师长跟我说了什么吗?”

    宋卫国摇头。

    “雷师长让我接手你的工作,然后给你放假。”

    那一瞬间。

    宋卫国猛地抬头,眼神带着几分凶,“不可能。”

    妻子没了,家散了,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守好事业,然后养大孩子。

    “既然知道不可能,那你就拿出不可能的气势,告诉上面的领导,你宋卫国能行,而不是让他们担忧你,架空你,让你成为光杆政委。”

    周中锋站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次的海货厂和果脯厂,是你翻身的本钱,卫国,不要错过了。”

    留下这话,他便起身离开了。

    徒留,宋卫国站在原地,脸色变幻不定。

    不知道过了多久。

    宋卫国突然看着周中锋离开的背影,低声喃喃道,“谢谢。”

    他明白周中锋这话的意思,如果对方真有那个意思,便不会来提醒他了。

    周中锋离开后。

    便不再去管对方了,该说的,该做的他都做了,现在就看宋卫国自己能不能想通了。

    他这边的事情极多。

    厂子已经建设了三分之二了,还差一个尾巴,就可以收工。

    在羊城订购的机器,也在他回来的第三天,也送上了岛,直接被周中锋让人送到了厂房内。

    目前,干海货厂,果脯厂,以及脱水蔬菜厂。

    这三个厂子都已经基本完工,其中完工最差的则是脱水蔬菜厂,因为需要在内部在重新搭建灶台。

    第一次的灶台,足足搭了五十口。

    还需要晾干后才能投入使用。

    而干海货厂和果脯厂,已经彻底可以投入使用了。

    但是,却还未正式开工,因为人数还不够。

    直到第五天,整整一百个工人,全部召齐了,而且这些工人里面,没有一个是掺水分的,基本大多数都是面试了三次才选进来的。

    在招工上面,许是之前宋卫国吃了大亏。

    他格外重视。

    但是,这一百人却没有全部都上去。

    而是分了两批上去。

    三个厂子,海货厂和果脯厂分了一人分了三十五人,而脱水蔬菜厂分了三十人。

    但是,真正到岗的每个厂子,大概十多个人。

    宋卫国给他们安排了倒班制。

    随着人员到位,货物也陆续运输了进来。

    第一批运送进来的是海带和紫菜,这是成本最低,也是最容易捕捞到的。

    足足一千斤海带,五百斤紫菜,被拖拉机运送进来。

    送进了海货的厂房,海货厂房不算大,只有三百多平,但是仓库和外面的场地却极大。

    海货讲究的是一个晒制。

    很多时候,都是在外面场地上完成的。

    招进来的这些工人们,都是熟手,而且大部分都是海岛本地人。

    对于晒海带这一个技能,基本是上手就会。

    先是将海带清洗干净后,便拿到外面的空场地上晒干,暴晒的太阳,基本上一天就能收货。

    而外面晾晒的场地也分为多种,有倒挂晒海带的铁丝。

    有整个类似渔网一样挂在半空中的铁丝网,这是晒八爪鱼以及虾鲍鱼的地方。

    等等等。

    工人们陷入忙碌起来。

    而外面,高司令,雷师长和海岛上叫得出名的领导,基本上都来这三个厂子视察了一番。

    他们没搞什么套路行事,也没在开工的时候进行剪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