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逃离和证监会也有关系,虽然没有出具体文件,但证监会已经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
这几年影视类资产并购一直是市场的热点,许多传统行业公司也纷纷跨界并购影视公司,成为影视概念股,提高公司的估值。
一时间养猪的、炼钢的、卖烟花的、卖菜的都来收购影视公司,证券市场泡沫、妖股、虚假概念股频现。为什么?为了赚钱呗。
影视公司一上市,再不惜代价投资几个大项目,股价就噌噌往上涨,反手收购几个自己名下的小公司,美其名曰资产重组,然后就套现离场。不然那么多冤大头是哪来的?一多半都是这种情况。
现在上面收紧,这种情况一时间难以为继。简单说就是以前那种杀猪厂或者陶瓷厂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影视公司的事儿不太可能出现了,影视公司想要上市,就得乖乖排队,新丽和伯纳已经排了好几年了,心气都要排没了。
新丽最近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思,王子文把重心向电视剧领域转移了,伯纳则是还抱有希望,一直在冲击上市。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会持续太久,短则三年,长则五年,上面就会再次放开别的优惠措施,不然现在电影市场的大好局面就会毁于一旦,上面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到时候资本自然就会回来。
许愿倒是不担心资本逃离与否,许愿影业一直走的都是精品路线,对内容和质量要求很高,现金流和负债都很健康,一句话就是根本不缺钱。
实在不行,许愿还有系统,抽几个初级剧本就能稳住票房成绩,当年反许愿联盟可不是被几部大片打散的,许愿抽的那几个初级剧本也很重要,全年压制,才把他们的心气打没。
其实大片少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几年国内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了,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和成熟了,不再盲目迷恋大片了。看多了电影,大家就会发现,大片的套路都差不多,续集越来越多,能给人惊喜的大片却越来越少。
这就意味着观众现在已经不满足于一个过关的故事,故事讲得合格与否只是基础,一部电影想要取得高票房,必须要能和观众共情。
这就不得不提许愿多年前提出的“好电影理论”了,说白了,电影就是这么点儿事,可有很多同行就是做不好。
“《小偷家族》你要怎么宣传?”
“嗯?”许愿一怔,钟丽方这是话里有话啊。
“上个综艺节目吧?”
“《我是演员》吗?那节目就算了吧,没多大意思。”
“谈话节目,许之远的节目。”
“你别闹啊,《十三邀》我看过,早就播完了,现在这个时间上个屁。”
“不是《十三邀》,是我们和他一起做的另一个谈话性节目,叫《远见》,人快到了,你准备一下。”
“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