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张铉感觉自己之前犯下了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那就是忽略了突厥,这是一个足以亡国的战略错误,也幸亏刘武周覆灭给了他们一次机会,这是上苍在刻意眷顾他们,使他们躲过了一次灭顶之灾。
......
虽然北隋迁都给北海郡留下了很大的遗憾,但得益于张铉之前打下的基础,北海郡的畜牧业、造船业和渔业这几年突飞猛进,造船业使北海郡已成为天下最大的民船建造中心,每月建造各种船舶上百艘,但大多是五百石以下的内河民用小船,但同时也建造千石左右的大渔船。
如果说造船发达还让普通百姓感受不深,但提起北海郡的牲畜,天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除了南方的水牛没有外,一般北方用的黄牛、挽牛、挽马、骡子、毛驴,北海郡的产量都是天下第一,体壮、个头大、毛皮光亮,四肢有力,北海郡的牲畜已经建立了极好口碑。
北海郡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两岸数里内全部都是上好的牧草,甚至一望无际的滩涂也种满了野豌豆,还有紫花苜蓿等等,官府的大力扶植,尝到甜头后的普通民众踊跃种植牧草,以及为数众多,经验丰富的民间兽医,这些都成为北海郡跃升天下第一畜牧大郡的支撑优势。
每年夏秋之际,北海郡的牲畜开始出栏,来自天下各地的骡马商云集北海郡,每年都要交易数万头牲畜,北海郡也渐渐成为北隋最富庶的三个郡之一,要么造船、要么出海打渔,要么养殖牲畜,就算普通的小户人家也会养上十几头牲畜,在秋天时卖个好价钱,很多大户人家则会养数百头、乃至上千头牲畜。
这一切都源于张铉在北海郡的苦心经营,直到今天,民众都从内心感激并崇拜张铉,和外人提到齐王,北海郡人都会自豪地说,‘齐王就是我们北海郡人’。
北海郡太守是前工部尚书崔焕,郡丞则是前益都县令赵蜀,北海之所以能发展成今天的繁荣,主要功劳应归属于郡丞赵蜀,他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为官务实勤勉、造桥修路,兴办学校,济贫扶弱,在北海郡口碑极好,原太守王运谦被调到高密郡后,应该是赵蜀升为太守,结果朝廷却调来了工部尚书崔焕,赵蜀则改任鲁郡太守。
但得到消息的北海郡士庶联名数十万人请愿,要求留下赵蜀,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张铉,得知实情的张铉也深为感动,便让赵蜀继续留任北海郡丞,但将的散官从五品升为正四品的正议大夫,同时赐赵蜀的母亲为正四品诰命夫人。
这天下午,几架穿越黄河冰面的冰橇从北面驶来,抵达了北海郡的黄河码头,这里是北海郡的民用码头,也是北海郡的牲畜集散市场,有大大小小三十几个牲畜场,还有码头和其他货仓。
整个码头显得有点脏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牲畜体味和粪便的混合气息,虽然现在是冬天,气味已经不那么浓烈,但可以想象大规模交易的秋天会是什么感觉。
凌敬和刘兰成从冰橇上跳下,走上岸,凌敬打量一下码头,眉头不由一皱,他感觉和从前相比,这里显得有点脏乱了,王宝林笑道:“没有办法,北海郡以牲畜出名,味道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这时,几名小贩上前殷勤地揽客道:“坐我们的马车吧!去临淄或者益都都可以,又快又便宜。”
凌敬他们的战马就在后面不远,他们不需要马车,刘兰成便摆了摆手,表示不需要,这时,凌敬忽然看见远处有一群官员从官署里走出来,他便指着官员问道:“那是哪里的官员?”
一名小贩笑道:“那是我们郡丞,这两天过来检查码头。”
凌敬大喜,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郡丞赵蜀,他连忙派人去通报,不多时,赵蜀带着几名官员匆匆走来,他当然认识凌敬,凌敬不属于朝廷系统,而属于军方,赵蜀上前行一礼歉然道:“卑职不知凌参军到来,怠慢了!”
凌敬回礼笑道:“我们是有秘密任务来北海郡,事关重大,需要得到赵郡丞协助。”
‘事关重大’四个字从凌敬的口中说出,那一定是严重的事件了,赵蜀神情严肃起来,连忙道:“请参军到码头官衙一叙!”
凌敬又向他介绍刘兰成,“这位是刘兰成将军,虎贲郎将,与我同来北海郡。”
赵蜀听说这位浓眉大眼的年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风雷军统帅,不由肃然起敬,“原来是风雷军刘将军,久仰了。”
刘兰成也淡淡道:“事情重大也很严重,希望北海郡官府能全力协助。”
赵蜀心中更加不安,一摆手,“两位请!”
刘兰成让手下在岸边等候战马,他和凌敬带着王宝林跟着郡丞赵蜀向码头官署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