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又无法明白的说出来,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谁先说出口,谁就更被动。
鲁王退监国之位的诏书就放在朱典的衣袖里,但郭臻还有反悔的机会,因为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
朱典单刀直入,问道:“镇国公收复南京,恢复留都,是重振大明的首要功臣,不知镇国公准备何日迎圣上归京?”
郭臻犹豫片刻,回道:“眼下东虏大军还在江北,战事随时可能再起,我与镇海侯商议后,觉得眼下还不是圣上回到南京的最合适时机。”
两人都没有明说是哪个圣上。
朱典有些不高兴,冷笑一声道:“圣上不畏东虏,愿意与军民共守南京!”
隆武皇帝已经给朱典传过话,越早到南京越好,这件事早些定下来,好让他了却一桩心病,一天不把鲁王彻底击倒,隆武皇帝一天不能安心。
郭臻摊开双手,表情似笑非笑道:“朱阁老,我们做臣子的难道还能阻拦圣上回京吗?将士们浴血奋战,收复江南,早在期盼圣上的赏赐了!”
郭臻从衣袖中摸出一份名单,放在朱典手中,接着说道:“我军中将领你都熟悉,可鉴别这上面的功劳是否属实。”
朱典瞬间明白了郭臻的意思,封赏不到,别说是他这个未来的内阁首辅,就连隆武皇帝也别想进入南京城,鲁王还在浙东,郭臻随时可能翻脸不认人。
朱典鼓着嘴,胸口起伏道:“镇国公,你这是挟功自重啊!”
朱典自以为已经给足了郭臻面子,以内阁首辅的身份与武将商议行事,但郭臻也是有镇国公爵位的勋臣。
“我这也是为圣上考虑,不让将士们对圣上寒心!”郭臻的口气仍然很和善,不急不慢地又加了一句:“镇海侯的意思与我相同!”
朱典的藏在衣袖中的双手在轻微抖动:“你,你……”
郭臻与郑珑竟然联手了,这让朱典觉得衣袖中费劲心机得到的诏书变成了一张废纸,难道这两人还敢拥立鲁王为帝吗?
事情既已说开,郭臻也就不再多费口舌:“朱阁老,你回去面见圣上,我与镇海侯同在南京恭候陛下回京!”
朱典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当即告辞快马加鞭离开镇江府。
隆武皇帝正在北上的道路上,随行的有福建的十位内阁大学士,这十人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如黄骏在担任浙江巡抚时与郭臻水火不容,当然不能再随他北上,还有些人在福建有些名声,但放在江南明显声望不足,需要自动退出内阁。
即便如此,这十个大学士加上浙东那四五个人,大明从未有过这么多阁臣,到了南京后只怕还要精简,但每个人都觉得被踢出去的人不是自己。
朱典回到浙东的时候,隆武皇帝已经到了衢州府,朱典顾不得休息,又马不停蹄赶往衢州府迎驾。
隆武皇帝一行有近千人,与留在衢州府的杨聪所部义军汇合后,队伍扩充到五千人。
朱典见到隆武皇帝后,把在南京的遭遇简单说了一遍,然后满脸不悦道:“陛下,郭臻无礼,郑珑跋扈,军镇倚仗收复江南之功,已成为大明的隐患!”
“何止是隐患啊?”隆武皇帝暗自苦笑,他在福建就是郑氏的笼中鸟,现在看来,到了南京不过是从一只笼子跳入另一只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