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刻钟。
每一瞬间都有人死去,宁绍军和山民们越战越勇,与之相对,清军心头的绝望却是越来越浓。
火光中,龙云和李栋遥向对望,龙云站在战阵中指挥若定,稳如泰山,李栋则像被大浪拍打的礁石,随时有崩溃的可能。
两方主帅的状况,反映了整个战局的形势。
龙云抽出腰间战刀,神色既有凝重,又有兴奋,他很久没有亲自上战场杀人了,抛开李栋的低劣人品,李栋的战场表现还是赢得了龙云的尊重。
宁绍军以偷袭之利,兼半渡而击,才占据眼前这么一点点优势,可见李栋所部的精悍,如果换成公平对战,胜负怕是……
龙云亲自持刀开始冲锋,戚刀得倭刀之利,绝倭刀之脆,才是真正适合两军对战的武器。
“干翻清虏!”
不知是谁先喊出了这个口号,所有宁绍军将士与山民们跟着齐声呼喊,将所剩不多的力气和战意爆发出来。
龙云在亲兵的簇拥下杀入清军人潮内,他的戚刀刺入敌人的腹部,在那瞬间,他想起来这个人可能是他的陕西老乡,虽然如此,他的戚刀还是毫不留情在那人的腹部转了个圈。
清军的溃败无可挽回,李栋的战马止不住的后退,倒着屁股被挤到石桥中间。
龙云高举染血的戚刀,嘶声狂吼道:“李栋逃了,追上去!”
宁绍军将士和山民们跟着大呼:“李栋逃了,追上去!”
仍在抵抗的清军下意识地回头看去,在看到主帅的战马已经快到江对岸后,立马失去了本就不多的勇气,齐齐涌向只能并行四马的石头桥。
尽管西岸的清军已经溃败,但李栋仍不甘心,他对东岸的清军厉声下令道:“结阵备战,绝不许放一个明军过来!”
这不是李栋第一次打仗,也不是第一次身陷危境,他在中原先当义军和官兵打,在被朝廷招安后跟李成所部义军打,好像每次都选错了方向,一直处于弱势。
投靠满清后,李栋见满清取大明江山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高兴地以为自己可以咸鱼翻身了,可没想到的是,舒坦日子还没过几天,就出现了诸多不如意之事。
不得不说,李栋虽然人品低劣,但在治军方面却是颇有一番造诣,他站在石桥边不动,东岸清军就有了主心骨,没有像西岸清军那般溃散。
不仅如此,东岸清军还听从李栋的命令,放开石桥正对的道路,长枪兵分立两侧,枪尖指向石桥方向,在长枪兵后头,弓箭手张弓搭箭斜指向天空,随时准备放箭阻击过江的明军。
黄浦江西岸。
清军溃兵完美诠释了兵败如山倒这句话的意思,没有人再敢回头迎战,溃卒任由长刀劈砍在后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到对岸去’。
石桥上,败退的清军像一个个被包裹住的粽子,满脸惊惶地拥挤在一起,两侧的石桥栏杆摇摇晃晃,桥下是奔腾的黄浦江。
这正是李栋最害怕的局面,他舍不得这些嫡系死,他继承了高杰的四万大军,一大半的精锐都在这里。
石桥不够宽敞,距离稍远点的溃卒眼看追兵已到了眼前,心知再想从石桥逃走已几乎不可能,纷纷咬牙跳入黄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