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是兵将的宿命,这里埋葬了三千多名武毅军将士,和一千多名追随郭臻的骁骑营将士。
山下一条小河蜿蜒绕山流过,冰面已经解冻,河水潺潺而流,清澈见底。
登高远望,视野广阔,就连郭臻这般不懂风水的人也知道这里是个好地方。
四周的武毅军将士和骁骑营将士默默流着眼泪,点燃环绕半山的纸钱,四野安寂。
郭臻躬身行了大礼,他身后的秦锋、龙云、郑秋、苏摩、王逝、杨震、林毅和元洲等人,依次行礼。
“走吧!”
郭臻转身,皮靴踩在软绵绵的草地上,冰雪已然消融,春天就快要来了。
清军攻破山东济南后,也快要退回塞外了,听说陕西巡抚孙庭率勤王的秦兵快要到京师。
朝廷派来的御史确认徐弘基的死讯,兵部职方司也有人过来,但听说兵部尚书田观不相信徐弘基已经战死,导致徐弘基至今不能入殓。
日子一天天过去,为了保证尸体不腐烂,郭臻不得不派人到太行山中的阴冷处采集冰块,即便这样,怕也撑不了十几天。
郭臻已经不再那么愤怒了,因为对有些人愤怒是毫无必要的,有句话说的好,‘愤怒是无能的孪生兄弟’,唯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才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大同总兵虎巍和宣府总兵杨柱收拢残兵后,驻扎在百里之外的真定府,宣大诸将心中都惴惴不安,不知朝廷会如何处置他们。
返回顺德府,东城门外行人稀少,徐弘基和杨凯的灵柩孤独地摆放在那里,随着时间推移,前来拜祭的百姓逐渐减少,现在偶尔才会来一两人。
郭臻看到这一幕,不由想起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一直沉默的林毅听郭臻念完这几句话,小声插话道:“姑爷,我已经把你的意思转告给武毅军的弟兄们,有五百多弟兄愿意加入姑爷的麾下!”
郭臻颇为意外,侧首问道:“那你呢?”
“在下从十年前追随总督大人起,一直在军中效力,如今家中父母年事已高,想回家侍奉双亲,如果姑爷日后有需要用在下的地方,捎句话过来,在下必然会来追随。”
林毅的话内头别有深意,看朝廷对徐弘基的态度,武毅军已然成为历史,郭臻的命运未定,他不想这么早做出决断。
郭臻不久后可能成为义军,而林毅以往跟随徐弘基专杀义军,自然无法接受立刻变成义军。
郭臻点点头,不做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