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有一个要求!”
“请讲!”
“明部郭臻多次背叛于我,公主嫁往阿鲁喀尔喀后,请大汗断绝与郭臻的关系!”
从京畿南三府往宣府的官道上,一列骑兵飞马疾驰,为首一人身披薄甲,灰色征袍在随风往后烈烈摆动。
这人脸色严峻,双眉微蹙,看上去心思重重,正是新任宣大总督徐弘基。
京畿南三府是徐弘基扬名的起点,以往在蓟辽边关坐镇,他的功绩不显,直到调入中原剿匪,一出如蛟龙入海,三年间战功卓著,从蓟辽镇一总兵升为宣大总督,这般快的升官速度在大明官场实属少见。
沿途的山水轮廓对徐弘基来说极为熟悉,他三十岁时,在大名府担任过守备官,任官几年,不少村寨族老的名字能一口叫出,麾下心腹士卒也多源自三府。
道路空旷,不见行人,村落沉寂,不见炊烟。
满清退兵已有十几天,逃荒各地的难民消息没那么灵通,多数还在观望当中。
看着过往繁荣的集镇,如今安静如鬼蜮,徐弘基不禁有些心痛。
“大人,再往前四十里地就到了宣大镇地界了!”亲兵杨凯出声提醒。
杨凯是彰德府人,加入徐弘基的武毅军之前,在大同府有不少朋友,知晓来往的道路。
“嗯!”徐弘基答应了一声,又好像完全没听清楚杨凯在说些什么。
此次被从剿匪形势大好的中原调入千疮百孔的宣大镇,徐弘基有一种重担在肩的感觉,他本想就此入京面圣,呈述自己对局势的一些理解,没想到宏治皇帝心烦之下拒绝了他的请求,命他直接往宣大镇赴任。
朝中有消息传来,此次东虏入寇,宣大镇救援不利,又是从宣府长城口入塞,宏治皇帝盛怒之下,山西、大同和宣府三镇巡抚、总兵悉数撤职查办,总督梁桢和兵部侍郎张翼已死反倒省去了麻烦。
一路风尘仆仆,几日间从京城进入宣府,徐弘基才打起精神四下细察,从今以后这里将是他管辖的地界,以他的秉性当然得弄清楚。
兵部侍郎张翼死后,宣大镇兵马更不敢出击,一路尾随满清大军出境,收复宣府长城口,就地驻扎在宣府地界。
三镇总兵多多少少也听到点消息,相互之间兔死狐悲,静候朝廷旨意,是缇骑收捕还是解甲归田,尚未有定论。
边境的一切对徐弘基都很陌生,站立在宣府长城看向远处群山之外雾气缭绕的草原,心中难免有一种不真实之感。
“宣大再难,还难得过三年前的郧阳吗?十万大山中都走过来了,又何惧野蛮东虏!”
徐弘基知道朝中有人看不过他近年来升官太速,又挖了一个大坑让他跳,但知难不惧才是他的本色,就像三年前的郧阳,每每闭上眼睛,他都会想起那里的深山绝谷。
在宣府绕了一圈,徐弘基下令在长城内彷徨失措的各部兵马返回原驻地,再奔大同府。
沿途所见令徐弘基诧异,荒芜的道路上竟然有喊着号子驱赶骡马大车的商队往返,中原之地,每次大战之后盗匪丛生,商队绝不敢随意出行,边境的习气竟然大为不同。
一直到了大同府,沿途道边才有了人气,行人用畏惧又鄙夷的眼神瞅向官道中来去匆匆的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