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菀娘正准备做些什么转移一下翠花的注意力,正巧看到他们走到了一处施粥棚,这个粥棚是张知府体恤那些无家可归的乞讨之人,用施粥来帮助他们度过这寒冷的冬天。
为此,张知府的名声,可是在民间乃至乞讨人之中是一片大好的。甚至连带着他的准女婿赵秋汀都好了不少。
林菀娘看着排着长队的乞讨之人心生怜悯,在乌木城中便有如此之多的无家可归之人,或者是一些难民们,若是在其他城中,怕是会只少不多。
即便是这样,不可能每一座城,每一个地方的官员都会像张知府,这样乐善好施派出粥棚来。
而此时她又看到施粥的旁边又排着长长的队伍。林菀娘心里嘀咕着。“那边是医师与小童给百姓义诊的所在之处了!”
她站在原地,仔细瞧着那正在给人号脉的小童,那双眼下明晃晃的乌青,以及已经凹陷进去的脸颊都向林菀娘表示着,这些日子小童过的有些艰难。
林菀娘向着小童的方向走过去,一旁的翠花连忙跟上。小童正焦头烂额的给一位脸上生了疮,还在啼哭不止的小儿看着病。
他似乎有些应付不来这啼哭的小儿,小儿的哭声让他更加的手忙脚乱。林菀娘走到小儿跟前,从怀中掏出一包糕点,轻声细语的安慰着小儿。
“莫哭,这个小哥哥是在帮你,看一看你身上有哪些不舒服,你若是不哭了,姐姐,便把这包糕点送给你,这可是姐姐最喜欢糕点了。”
小儿见面前漂亮的小姐姐正拿着香气四溢的糕点,还见林菀娘正不停地逗着他,逐渐的不哭了,还要伸手去拿林菀娘手中的高点,林菀娘顺势将糕点递给了他。
抱着小孩的妇人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那小童抬起眼看了林菀娘一眼,便又将注意力放在了小儿身上,妇人拿起糕点掰了一点喂给了小儿。
小儿笑呵呵地将糕点细细嚼了才咽了下去,林菀娘见状,笑了笑说,“还真是个细心的人,懂得将糕点细嚼慢咽后,再吃下去。”
此时小童发话了:“他没什么大碍,脸上的疮也是冻疮,平时注意保暖便好,待到冬天结束,春天来时,他的脸上的疮会结疤,此时莫要让他用手去抠。”
“留了疤就不好看了,我给你开些药,你捣碎了,抹在他的疮口上,过几日便会好了。”妇人抱起小孩,给小童连鞠了好几个躬。一边撅着身子,一边说着感谢,小童将药方递给妇人,妇人便急匆匆的抱着小孩走了。
下一个人则连忙坐在了小童跟前,根本没有时间给林菀娘与小童说话,林菀娘也不着急,站在一旁看着小童对来访的病人,一个接一个的问出了他们的病因,给出了他们解决方案,开出了药方。
此时林菀娘发现有的抱着小孩儿或者是老妇人来看病时,小童是一文不收。若是一些身强体壮的男子来看病,男子在走之前会放下一些银两,只是那银两远比不上在贺之堂时,给人看病时所收的钱。
“小姐,你看!他这收钱还是只收壮年的!”翠花在一旁发现了端倪,悄悄的趴在林菀娘身边说,只是她的声音确实没有收敛,倒是让小童听见了。
小童又看了林菀娘一眼之后也并未多说什么,反倒是正在看病的那个老人说。
“是呀,姑娘,这个小童心地善良,知道我们这些人不会有太多的钱,也就是只收壮年的钱,若是一家子人来看,只收一人的钱,心善的很。”
小童听闻老人的话,耳朵红了红,有些慌乱,但还是一本正经的在看着,并未受到过多的影响,林菀娘细心的发现了小童的变化,抿着嘴笑了笑,却又收到了小童一记警告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