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洪明的话让罗卓英和杜聿明的心里沉甸甸的,他们一个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毕业,一个则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
在战场上浸泡了大半辈子,其战略眼光自然非同一般,自然看出高洪明的话乍听起来天方夜谭,但细细一想却是非常有可能的。
任何有长远目光的战略家都不只会将目光放在当下,而是会着眼于数年甚至数十年后。
眼下的同盟国虽然跟轴心国打得难解难分,但凭借着美国那雄厚的国力和军事潜力,明眼人早就看出胜利的天平早已开始朝着同盟国的方向倾斜。
这一点他们都能看得出来,那位远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就更不用说了。
这么一来美国想要染指华夏军队指挥权的想法就说得通了,如今的美国是在为战后布局啊。
假设美国能在三两年之内掌控华夏大部分的军队,那么等到打败日本之后,美国就可以基本掌控华夏了,甚至可以向华夏政府提出驻军权。
毕竟华夏的人口基数就摆在那,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美国的那些资本家不可能看不到。
想到这里,俩人就感到一股无形的沉重压力扑面而来。
国军为什么要拼命打通滇缅运输线,还不是要恢复跟同盟国的运输畅通吗?如果因为指挥权的问题而跟美国反目,那打通滇缅通道又有什么意义?
杜聿明忍不住骂了句:“他娘的,这都叫什么事啊?”
罗卓英则看着高洪明又问道:“高老弟,这事是真的吗?”
高洪明点点头:“八九不离十。”
罗卓英沉默了,随手从桌上拿起烟盒,点燃了一根烟后沉默了下来。
看着俩人紧皱眉头的模样,高洪明安慰道:“罗长官、杜长官,你们也不必太过沮丧。
咱们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咱们现在固然需要美国的军事援助。但反过来想,美国人又何尝不需要咱们在华夏战场牵制日本人?
如果华夏战败,那对于盟军而言也是一场灾难性的。一旦华夏战败,日本立刻就能从华夏抽调一百多万精锐。
这么一股庞大的力量向北可以和德国夹击苏联,向南可以横扫东南亚。
如果情况再恶劣一些,日本胆子再大一些,武装起华夏几百万大军对苏联宣战。
我敢断言,用不了两年,苏联肯定撑不住,届时世界格局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种改变他罗斯福是绝对不敢赌的?”
“嘶……”
杜聿明倒吸了一口凉气,仔细打量了高洪明一眼:“高老弟,了不得。就凭你这份战略眼光,到总参谋部当一个高参绝对没有任何问题啊。”
罗卓英也惊讶的看着高洪明,感慨道:“难怪老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真是了不得啊。”
面对两人的夸奖,高洪明却是愧不敢当,他哪有这份战略眼光啊,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拾人牙慧而已。
连忙摆摆手,“两位长官见笑了,我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
其实我刚才说的也只是一种可能而已,再者说了,美国人的算盘虽然打得很响,但咱们也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