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主要是你爸去过你三哥家回来,带着糖葫芦去了你摆摊的城隍庙,所以卖的很快。”
陈妈坐下歇息,喝了一碗温开水,才疑惑的说:“今天也是奇怪,我听说城隍庙哪里来了很多小年轻去买糖葫芦,平时找你买糖葫芦的都是年轻的男同志吗?”
陈蜜一怔:“……”
该不会是昨天那帮小混混吧?
这些人……还真是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吐槽好。
“不是,都是孩子买的多。”
“那就奇怪了。”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巧合吧!其实每天的客人都不固定的,卖了这么长时间糖葫芦,遇到客人啥都有。”陈蜜随便聊了几句话就岔开了话题,转而问起去三哥家的情况。
提到这事,正好陈东山也从外面进来了,老两口唉声叹气,咬牙切齿。
显然是对张凤英失望到极点,特别是陈妈,从来不掩饰对三儿媳妇的不满。
今天去老三家就非常的不愉快,陈建川不在家,出门去给人补课挣外快,只有张凤英在家,一看到公爹和婆婆上门,就没给好脸色看,进了屋子连口水都没给喝。
因为不放心儿子,老两口也忍了,一直等着。
等到中午,张凤英却只做了自己一个人的饭,陈生生今年才五岁,小孩子饭量可以忽略不计。就这也算了,张凤英做饭时还摔摔打打,指桑骂槐的念叨着说家里没粮食了,又没种地,这点口粮还是她从娘家带回来的。
言下之意,家里全靠她娘家了,就连陈建川也是靠着她娘家来养活的。
把陈东山鼻子都气歪了。
陈建川是正式的教师,每个月有稳定的工资,加上补贴,比农村种地的收入高多了。养活一家三口绝对不成问题,别说吃喝了,就是每一季新衣服,再加上人情往来,放在农村都是中等偏上的人家。
老两口又从不跟儿子要钱,怎么可能养活不了家?
谁不知道陈建川的工资全都被张凤英补贴娘家了,她娘家的三间大平房,拖拉机,这些东西可都是陈建川的工资买的。
张凤英说那种话太没良心了。
陈妈受不了,当场吵了起来。
张凤英也不是吃素的,比泼辣她就没输给过谁,从小弟弟在外面闯祸,跟人打架,张凤英都是冲在最前面帮弟弟的。
结果俩人大打出手,最后吃亏的人肯定是陈妈了,这会身上好几处被张凤英掐的淤青发紫,头发都被拽掉了一小撮。
这一打,老两口想留下也不行了,被张凤英给赶了出来。
回来又不敢跟闺女说,怕闺女也被气到在找上门去。
其实不用想就知道,晚上儿子回到家,张凤英肯定会继续胡搅蛮缠的跟儿子闹,陈建川又是个斯文的读书人,最不喜欢跟人吵架,每次夫妻俩吵架都让陈建川厌烦不已。
为了家庭,为了儿子,最终都是他妥协。
陈妈想想三儿子都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