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附议。”更多的数量的大臣也附和道。
“各位爱卿说的是。”人数如此众多,皇上也只能是墙头草。
不过皇上这话,倒也可以细品。
这话既没有肯定附议大臣的意思,也没有否定他们的意思。
只是做了一个客观的陈述。
“启禀皇上,老臣以为。当年四纳国愿意以李月殿下的牺牲,换武国的和平安宁。这么多年武国与四纳国也一直交好,老臣以为四纳国选择在这个时候对武国出手,非君子所为。”这个时候老丞相大人说话了,并且说了与众不同的话,说了略微显得有些孤树一掷的反对意见。
“丞相大人为何如此说?”有人不合群,而此人又是老丞相,皇上自然要皇上问问。
皇上一言九鼎,可不能随便乱说话。
“武国这个时候瘟疫肆虐,虽然是武国最虚弱的时候,但也是最可怕的时候,很有可能因此感染上瘟疫。君子不乘人之危,武国此时虚弱并不是因为武力虚弱,只是因为瘟疫。武国周边的国家,理应都可以乘人之危,可如今过了这么久,也没有见他们有所行动。他们也知道瘟疫意味着什么,很有可能在他们胜利的同时,也意味着全军覆没。”丞相大人胸有成竹的说着这话,有理有据,响彻整个武德殿。
“臣附议。”一两个大臣附和道。
“臣等附议。”更多的大臣附和道。
似乎在朝堂之上,总是有两个派别,一个正面意见,一个反面意见。
紧随其后的总是那句亘古不变的,臣等附议。
“无论四纳国此时寓意何为,皇兄当年终究是为了武国而牺牲,这是事实。如今皇兄回了武国,朕不想让皇兄无名无分的在武国。众爱卿可有何想法?”皇上这话间接的认同了老丞相的意思。
只是不知道,是皇上在等老丞相的话,还是老丞相在等皇上的话。
“启禀皇上,皇上仁慈,念及兄弟之情。老臣以为李月殿下既然已经回国,皇上也已经登基这么多年了,这也是事实。皇上何不册封李月殿下为王爷?”丞相大人这话倒是说的诚恳,说的都是事实的陈述,没有半点虚假。
这些文武百官又岂能不知道,皇位只有一个,不能继承皇位的皇上的兄弟,自然是要被册封为王爷。
这又有何需要皇上提出问题,又有何需要大臣有何高见呢!
皇上看着站在朝堂的文物百官,没有说话。
就那么站着,就那么直愣愣的盯着,严肃得有些怒,有些凶的眼神。
朝堂下的大臣也都低着头站着,没有说话,也没有动。
似乎这个时候,伴随呼吸肺部运动,还有伴随呼吸鼻子前微微的汗毛颤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都能掀起强烈地震动。
皇上挥了挥衣袖,又重新放在了,彰显帝王霸气一面的位置。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整个朝堂的气氛又静到动。
“臣等附议。”皇上如此的动作,倒也暗示了这些,颇会察言观色大臣下一步该如何做。
他们也做得很好。
毕竟,一个人说了不算,要众望所归,才能体现一个君王的仁慈,一个君王广纳贤言的形象。
当然了,君王也有一票否定的权利,甚至不惜因此而出动的生杀大权。
这既是一个君王。
“既然众爱卿一致认同,那朕就册封皇兄为王爷,此事交由丞相大人全权处理。”皇上如此也算是顺水推舟吧,这话倒也说得毫无压力,轻松至极。
“老臣领旨。”丞相大人非常恭敬、沉稳地行礼,接受了皇上的指令。
之后便是那句亘古不变的,有本奏,无本退朝。
大事都已经决定好了,其他的事,自然能缓一缓便也就缓一缓。
毕竟,今天这个事,皇上虽然同意了,但是真实的心情,即便是这次擅长察言观色的大臣也拿不准。
退朝之后,丞相大人便去找国师。
既然是要册封,自然还是要选个好日子,选个良辰吉日,才能风调雨顺、才国泰民安、才能上天不降灾,才能一切顺遂。
更重要的才能不予当今皇上有相冲。
最终,确定李月的册封大典在一月之后,也就是六月。
册封如此重要的大事,从日子的确定到整个册封典礼流程、服饰等一系列的确定。每一步,丞相大人都要与皇上说明,都要与皇上禀明,得到皇上的肯定之后,才能接着进行下一步。
最先确定的事日子,日子定了之后的才好卡时间点。
事情定了,时间也定了。
丞相大人自然要去使馆,告知李月。
虽然皇上已经让三王爷告诉了李月,但是时间的是,三王爷还不知道,亲自前往告知,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了,皇上让丞相大人全权负责李月的册封仪式,丞相大人自然,只要由一点进展就,有一点皇上的确定,就会向李月说明。
初次以外,还会有一些确定之前的商量,也要与李月一起。
使馆里除了李月,还有夏太尉,还有夏太尉的儿子夏秩,还有和亲王这个王爷,美丽大方,静的像一潭死水的龚亲龚大人。
当然了,丞相大人找李月,和亲王、龚亲、夏太尉、夏秩自然也都主动回避。
毕竟,人家的事,四纳国皇帝在他们出行前也反复交代了,不能插手,不能让四纳国背上插手他国内政的骂名。
而李月一直在等丞相大人再次,且正式的确认,可是有这么多机会。
丞相大人似乎,一次也都没有跟李月提起过。
不论是单独和李月在一起,还是和亲王他们都在时,一次都没有提起过。
丞相大人每次来,都是讲关于册封的事,每次都是正事,没有一句偏颇的话。
这让李月,让夏太尉他们都很奇怪。
甚至在想,莫非丞相大人是要等着李月册封之后,有了名分了才开始确定吗!
如果是如此,那么这期间武国,又有多少百姓会因为感染瘟疫而离开呢!
武国国内,又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四纳国的一行人,又会面临怎么样的未知变化呢!
如今这种,敌在暗处,我在明处的劣势太明显了。
一个月之后李月才被册封,到那个时候,谁都无法预知未来的变化,是好是坏。
而夏太尉,也不会如此坐等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的场面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