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州的事也已经告一段落了。
原来依附在水大人身边的那些大臣,也被人下了西亨毒,全部七窍流血而亡。
空缺的位置自然要有人补上才好。
这日下朝之后,蔡丞相主动要求见皇上。
皇上倒也没有多想,想着应该是为了朝廷之事。
蔡丞相到了勤政殿,行过君臣之礼后,蔡丞相主动开了口,“老臣今日来,是有一事要向皇上禀明。”
“蔡丞相您请说。”皇上对蔡丞相还是很恭敬。
蔡丞相可是开国功臣,也是皇后的父亲。
蔡丞相从胸前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两封信,弯着腰,非常谦虚的做了一个递呈的动作。
李月公公接过信,小心翼翼地放在了皇上的案前。
皇上看了看放在自己面前的两封信。
一封上面写着皇上亲启,另一封写着父亲大人亲启。
这字迹,皇上看着有些眼熟。
字迹清秀,看似有些软,但是这字中却有一股力量。
皇上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写有皇上亲启几个字样的信封。
打开信,皇上便也确认了这是谁的字,这是原皇后的字迹。
皇上抬起头看了一眼蔡丞相,又接着看信。
信上是原皇后写给皇上的,信中说,在新年聚会上,皇后看见了淑妃和水大人的对话。
说看见是因为,皇后从小体弱多病,只能靠在自己府上二楼眺望外面。很好奇外面的人都说了一些什么?渐渐地居然能看懂他们的唇语。
所以皇后就是这样在新年宴会上,看见了淑妃和水大人的话。知道了水大人背后的事情。
唇语毕竟不能成为证据,原皇后也没有办法,只能提醒皇上小心淑妃。
只是皇上根本不信。
皇上看完之后,内心非常的难受。
想起了皇后最后离开时的情景。
勤政殿内的气氛有些冷,有些悲伤,有些忧郁。
这是原皇后写给皇上的信,接下来便是写给蔡丞相的信。
信中说,她知道了水大人和淑妃的事,也因为她活不过25岁,今年也刚好是25岁这一年。原皇后子肉体弱多病,日日服药。服药之后,会服下一颗自制的糖丸。
为了让皇上相信皇后的提醒皇上的那句小心淑妃。皇后最近一次制糖丸的时候,往里面加了一味药,这药和皇后服用的药相冲。
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痛苦,昏昏沉沉的去世。
信中还让丞相大人好好辅佐皇上,让他们不要伤心。
皇上看过之后,心里真的是七滋八味九杂,原本以为这一切都是别人的幕后操作。
没想此人竟是,病病央央的皇后。
没想到这一切都是皇后为了皇上,一个人自编自导,甚至亲手下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连皇后最信任的扇儿也都不知道。
皇后还真是心思缜密。
这倒是验证了蔡瞭瞭的话,此人了解皇上,此人把他们往水大人的方向引。
蔡丞相收到宫里送的信看过之后,一直没有将此事告诉家里的人。
毕竟这一切,不到最后一步,都还有转机。
既然有转机又何必让更多的人跟着一块瞎操心,瞎伤心呢。
所以这件事,蔡丞相一直将他深深的埋在心里。
若是皇上发丧,那便也再也瞒不下去了。
只不过也就当时蔡瞭瞭活不过25岁的预言,成真了罢了。
这其中的秘密,蔡大人也只是打算该带到棺材的带到棺材里去。
该知道的人,自然也一个不落。
所以,乌州事情结束之后,蔡丞相也终于不用在自己一个人守着这个秘密了。
不过皇上的发丧倒是没有等来,等来的却是皇后大病初愈,性情大变,独得皇上圣宠的消息。
蔡丞相很纳闷,这究竟是为何。
就在这个时候,京城有了流言。
说是和亲王从业州带回来一名女子,此人和皇后长得一模一样。
也就是那些人尽皆知的谣言吧。
蔡丞相一想,或许是皇上想要利用此人,查询皇后死亡背后的凶手。
所以,那个时候蔡丞相也就知道了,现在这个皇后并不是真的皇后。
但是,皇上也确实按着皇后的想法在调查此事。
既然如此,蔡丞相自然也就不能揭穿。
不仅没有揭穿,还一直到处瞒着,到处配合。
为的就是实现皇后临终前的遗愿。
如今,遗愿倒也完成了。蔡丞相也就不用再在皇上面前演戏了。
信皇上看完了,皇上也不想再瞒着蔡丞相。
毕竟这一两年的时间,蔡臣相明明知道,却也从来没有问过。
甚至还一直帮着皇上,可见蔡大人一家的衷心,真的是日月可见。
皇上在开始讲整个故事的时候,专门让李月去斋秀宫请皇后。
并且还特意吩咐李月,一定要李月亲自去。
李月离开之后,勤政殿也就只有皇上和蔡丞相了。
皇上便娓娓道来了。
从皇后进宫到皇后离开,再到这个一模一样的皇后出现,再到现在。
全部也都讲了,无一遗漏,蔡丞相听着有些难过。
故事讲到一半,蔡瞭瞭也到了勤政殿。
知道皇上有要事,李月自然也就退到了门外候着。
蔡瞭瞭看着这般情形,皇上正在坦白关于他这个顶替皇后的一切。
心里倒也是舒坦了。
假的始终都是假的,不管你有多逼真,始终不是真的。
看到蔡瞭瞭进来了,皇上给皇后赐了座。
然后皇上接着开始往下讲,直到皇上将所有的事都讲完了。
蔡丞相很感动也很欣慰。
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或许她的女儿真的没有死,只是换了一个记忆,换了一副身体继续活着。
“老臣,谢皇上告诉老臣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