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本就是是非之地。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不过这个时候,蔡瞭瞭就是要他们八卦,越是八卦,形势越是有利,越是朝着正轨发展。
不过他们能八卦的事,无非也就是对皇后近日怪异的行为,感到奇怪罢了。
不过他们也解释不了,自然这鬼神附身之类的想法,又会不自觉地冒了出来。
不过蔡瞭瞭的目的也不是让他们去八卦,本就是让他们知晓,做一个传播渠道就行了。
皇后行为如此怪异,皇上又如此这般的冷落淑妃,淑妃心里自然有很多疑问。
不过淑妃倒是觉得皇上如今这般冷落甚好。
毕竟,水大人若是造反,淑妃站在中间很为难。
一个是自己的大哥,一个是丈夫,自己两个孩子的父亲。
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个都不能辜负,哪一个都不能不帮。
皇上这般的冷落,倒是让淑妃心里的愧疚之情减少了许多。
淑妃进宫这么些年,皇上对淑妃宠爱有加。
可是一码事归一码事。
淑妃始终觉得皇后娘娘的事有些奇怪。
当年淑妃还有些年幼的时候,皇后虽然病病殃殃,但是皇后那正规大家闺秀的礼仪,也还是一样不少,也有皇后端庄娴熟的样子。
虽然也就是在进宫的那日见过皇后一面,之后这些年也很少见到皇后。但是皇后娘娘那端庄、雅正的样子依旧还在淑妃的脑海。
最后一次见皇后还是一年前的事。
即便那一面之后皇后娘娘便病入膏肓,但是形象依旧不变。
最后一次见面,皇后娘娘倒也没有特别说什么,还是进宫时给淑妃讲的那些话,照顾好皇上,不要辜负了皇上的一片心。只是加上了一句,照顾好两个皇子。
即便没有皇后娘娘的这些叮嘱,淑妃也会尽心尽力这么做。
只是,那以后没多久,皇上就冷落了淑妃。
皇后对于淑妃还是有恩。
皇后如今这般模样,简直犹如换了一个人似的。
没有半点以往的端庄雅正,倒是有些乖张。
后宫妃嫔之间虽然不经常走动,若真要有个风吹草动,也还是能知道。
淑妃倒是不关心,可是自己身边的陪嫁丫鬟,也是这宫里的大宫女,媛媛却不一样。
她会打探很多消息,若是淑妃问起,他便答,若是淑妃不问,他也便不多说。
可是,一年前皇后本病入膏肓,扇儿第一次健步如飞离开斋绣宫的时候,媛媛主动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淑妃。
一个下人都知道的事,淑妃难道不知道吗!
媛媛会在这个时候主动告诉淑妃,无非是她觉得,这件事对于淑妃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皇后若是末了,淑妃就能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如此自然是一件高兴的事。
那之后的一天夜了,媛媛将看见扇儿不急不慢地走去勤政殿的事,再次告诉了淑妃。
也就是说,之前只是有了苗头,如今这也便是确定了皇后的死。
皇后一死,淑妃是皇上在这后宫唯一有子嗣的妃嫔,也是皇上那个时候最喜欢的人。淑妃成为皇后,两个皇子成为嫡子,长子便是太子,以后这江山的主人。
淑妃也总算是熬出了头,如此喜悦又有何能忍。
只是媛媛不知道,水大人正在破坏这一切,这一切她替自己主子高兴的一切。
可是怎知,皇上却突然下令封锁斋绣宫,说是为了让皇后安心静养。
淑妃有些奇怪,皇后末了发丧便是,为何要隐瞒。
一开始淑妃只是以为,皇上为了稳固朝廷,稳住蔡丞相,所以才没有及时的发丧。
可是,这样就是表面功夫,拖得了一时,却脱不了一世。
这一拖便是两个月,那日淑妃刚好不在,媛媛这些年在宫里收买的人心,前来想要将此事告诉媛媛。
可是媛媛刚好不在,淑妃正巧看见了,淑妃自然知道这人应该是媛媛收买的人心,便让此人将要告诉的话告诉了淑妃。
没想到这个宫女却告诉淑妃说,皇后娘娘自己出了斋绣宫的门。
这倒是让淑妃有些震惊。
这前后分明就是有矛盾,可是如今皇后却突然,活生生地自己走出了斋绣宫的门。
之后的事,便是皇后在涵虚阁上演的那一出跳楼事件。奴才只能在离得很远的地方观望观望,所以听不见皇上和皇后说了些什么?
淑妃听到这消息,有些纳闷。
莫非是回光返照吗!
否则,如此离奇的行径该如何解释呢!
淑妃思前想后,也琢磨不透。
不久之后,皇上再次下令封锁斋绣宫,借口还是为了皇后安心养病。
不过这之后,斋绣宫也就再也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了。
一年前,太医突然在斋绣宫,宣布了皇后病入膏肓,皇后的死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可是一年之后,皇后居然又被太医诊断,这次竟然是毫无大碍。
在淑妃看来,如今的皇后娘娘不仅是毫无大碍,还生龙活虎。
前几日更是与和亲王、龚亲在花园摘莲蓬。
淑妃怎么想,都觉得怎么不对。
那个她原本并未见过几次面,但却觉得熟悉的皇后娘娘,如今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只是有着相同的皮囊。
淑妃一个人在寻芳宫的屋内静静地坐着,他要仔细琢磨琢磨这些事。
太医不能请,张太医可是皇上最信任的人。若是找张太医询问,必定事后张太医会向皇上禀告此事。
了解此事的就只剩下皇后身边的丫鬟扇儿了。扇儿更不行,她可是皇后最信任的人。找她是一定问不出半句,还会打草惊蛇。
偏偏斋绣宫中,又无其他奴才和公公,这让淑妃有些头痛。
好在这些年媛媛积攒了很多人心,如今倒是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这怕是淑妃这么多年第一次,如此主动向媛媛发布这些指示吧。
如此一来也只是皇后的情况能够知晓一部分,但是皇上的情况却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