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双手接过。
此钱与一般五铢钱造型不同。入手亦比市面上流通的五铢钱略轻。或只有四铢。
所谓半斤八两。时下一斤十六两。一两二十四铢。
见刘备正细细观摩手中铜钱。陛下使了个眼色。
毕岚心领神会,这便躬身进前解释道:“王上,此乃老奴新铸的‘四出五铢’。”
“何为‘四出五铢’?”刘备在心中叹了口气。
“四出五铢”又称“四出文钱”、“四出文”。
所谓“四出”,乃是指从钱幕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直达外缘。此法可防“锉磨钱背盗铜”。
因时局动荡、灾异横生,乃至以粮价为基本价格体系的经济状况日渐恶化。加之世家豪强不断囤积五铢钱币,造成货币流通亦随之持续恶化。
简而言之。因天灾人祸,时局动荡。五铢钱被世家豪强充作避险资金,而大量囤积,不再参与市场流通。乃至市场货币供应不足。出现“缺钱之困”。
加之铸币权收归朝廷,无法另铸新币。为解缺钱之困,于是不法分子,便在五铢钱上做起了文章。
“磨边五铢”、“剪边五铢”、“綖环五铢”,诸如此类,应运而生。
惟利是图者,剪凿五铢钱,欲将一个钱当两个钱用,谋取私利。
磨边五铢,亦称“磨边钱”,即磨去外廓、边缘之五铢钱。时下已十分常见。磨边的方法,据说是用一木质或金属方棍穿进钱孔,每次穿钱百枚或数百,然后固定方棍两端,在竖立石磨上打磨钱币的轮廓(和砂轮磨刀类似)。通过打磨加工,磨边钱要比一般五铢钱的钱径略小。钱重减轻三分之一左右。此举不会伤及钱的面文,且钱币边缘皆较为光滑。
磨边的目的,在于取铜,用以铸造新钱。先帝年间,曾大规模盗铸磨边五铢。此举造成五铢钱大幅度减重贬值。
剪凿五铢,或称“剪凿钱”,是剪边钱或綖环钱的总称。其法是将一枚钱凿成内外两枚。剪凿钱,前汉时已出现,到今汉桓帝、灵帝时更多,以至达到泛滥的地步。
剪边五铢,便是被剪凿了外围或冲凿了外廓的钱。钱文“五铢”二字仅剩一半,故又称“对文五铢”。剪边钱要比磨边钱所去的轮廓更多,大多把钱币的面文减去一些,乃至钱币文字残缺不全。从钱的边缘看,剪边钱又不像磨边钱那样光滑工整,钱的直径大小也有较大的差异。钱重多减五分之二或更多。
区别磨边钱与剪边钱的主要依据是,边缘加工的痕迹与钱的直径。
綖环五铢钱,乃是被剪去或冲凿去内圈的钱,钱仅剩边缘,呈环状,钱文“五铢”二字亦只剩一半。单从大小上来看,却与普通五铢钱无异。
剪边五铢与綖环五铢,最大的不同是。一个是从外圈向内剪凿,一个是从内圈向外剪凿。
比起这些黑心的“三铢钱”。刘备手中这枚新铸的“四出五铢”,铸造工艺更好,也要更重一些。约重四铢。
直到此时,刘备这才醒悟。
原来,陛下以为自己要在钱币上牟利。
蓟王此举,与朕不谋而合啊。
只是陛下。臣要铸造的是五铢钱啊!真真正正的五铢钱。
不是四铢钱,更不是黑心的三铢钱!
“帝本侯家,宿贫,每叹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为私藏。”
陛下开窍了。
赚钱哪有铸钱快!
“磨边五铢”、“剪边五铢”、“綖环五铢”,诸如此类,皆是私人盗铸,规模数量皆有限。
一旦朝堂开铸四铢钱。其规模和影响力远非这些私钱可比。
可以预见。一旦“四出五铢”铸行后,必将天下大乱。让本就脆弱不堪的货币体制,更受摧残。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征兆。
刘备正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转圜。打消陛下铸造四铢钱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