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个时候的“侠客”并不是一个褒义词,跟贼寇一般被当时的朝廷和百姓所痛恨。
这群“侠客”跟贼寇最大的区别就是,贼寇在做恶事时,会坦率地承认自己就干的就是恶事;反之,“侠客”在做恶事时,会标榜自己做的是替天行道的义事。
但实际这些“侠客”口中所谓的义事,有多少是真正的义事?!大多数都是因为磕磕跘跘的小事而行凶杀人,有时是因为有人嘴臭了一下,说了两句令他们不舒服的话,便拔剑斩之;有时是因为路过时不小心碰撞了一下,也一并拔剑斩之。
这些自诩的侠客,时常将好人误当恶人杀;将好商误当奸商杀;将好官误当贪官杀。
朝廷有心去整治一下这种乱象,但无奈自己的底下士兵并不懂武功,想要抓住这群能飞檐走壁的侠客,谈何容易。
为此,当时的永昌皇帝顶着巨大的压力,创立新军,将武功引入军中,规定参军的硬性条件之一,就是要熟读《内力论》一书。
经过数年发展,朝廷的军队战斗力得到大大加强,会飞檐走壁的士兵,大有人在。这就是使得朝廷有那个能力,去打击这些所谓的“侠客”。
此外,长居在青云山的刘庭雨,在看到许多人在习得武功后,并没有用于行善,而是用于作恶,这明显与他的初衷是相违背。
对此,刘庭雨第三次执笔写下来《侠客》一书。在书中,刘庭雨向世人表明了,自己对于侠客的看法,他呼吁一名合格侠客,应该做到自由但又不放肆、洒脱但又要有原则、行侠仗义但又不要以武犯禁!
就后世影响力而言,《侠客》一书虽然比不上《内力论》和《二重体》,但它为当时混乱的侠客阶层提供了一盏指明灯,为自身又吸引了一大批跟随者。
在这群跟随者中,出现了九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各自带了数千名侠客分别盘踞在白云山、紫云山、仙女山、大同山、玉水山、通天山、百草山、龙泉山、海清山这九座大山中。
这些侠客严格遵循刘庭雨在《侠客》一书中的呼吁,在惩恶扬善之前,会极力查清楚再动手,避免出现误杀好人的现象。如果真的出现了误杀,这些侠客会主动向死者的家人,进行理所能及的赔偿并恳求其原谅。如果死者家人坚持不肯原谅,那误杀的那名侠客就会自杀谢罪!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九大山上的侠客渐渐地形成了九大流派,他们与刘庭雨所在的青云山,一起统称为正侠,而将剩下的所有侠客则被称作游侠。
不久,九大流派的首领一同来到青云山,一同表示要推荐刘庭雨成为他们的大首领。
刘庭雨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但觉得大首领这个称号并不好,便将其改称为盟主。至此,第一代武林盟主正式诞生!
刘庭雨当上武林盟主的消息迅速震惊了朝廷,有大臣当即向永昌皇帝直言:“这是刘庭雨想要谋反的迹象!”
并建议要立即集结百万大军,一口气将以刘庭雨为首的侠客阶层给粉碎掉。
为了打消朝廷的顾虑,刘庭雨命人将自己给反绑起来,孤身一人前往京城,去面见永昌皇帝。
刘庭雨直言自己并无丝毫想要谋反的心,只是想将后半生都投入到武学里去,并表示自己可以死,但恳求其放过其他无辜的侠客。
永昌皇帝考虑再三,最终否决了大臣们的建议,将刘庭雨放了回去,前提是要其好好地管辖一下手底下正侠的行为。至于大量的游侠,永昌皇帝则下定决心要管到底了。
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永昌皇帝相信了刘庭雨的为人,更是担心一旦刘庭雨死后,会激起大量侠客的不满,这会造成极大的动乱。毕竟,刘庭雨在这群侠客中的威望实在是太大了。
全天下一共有数百万的侠客,朝廷的百万大军到底能不能打得过是一个问题,值不值得打也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