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仔细细的打量了老白一遍,见这厮只是模样有些狼狈,却没有受什么伤,这才安心下来,就忍不住骂了一句:“一惊一乍的,好歹也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没见过死人还是怎么的?跟个雏儿似得瞎叫唤个屁!”
“不是……”
老白嘴唇一哆嗦,似乎还有些后怕,就解释说:“不是我怂,那老弟的死相实在是难看,冷不丁的来一下,真挺渗人,不信你去瞧瞧!”
不用他说,我已经从无双那里要来手电叼在嘴巴里,一手拎着天官刃匍匐钻进盗洞里。
与老白不同的是,对于即将要看到的东西我有了心理准备,而心理准备恰恰是恐惧的最大敌人。
看过一遍的鬼片再看就少了那种神经紧绷的状态,自然不会被冷不丁的来一下给吓尿,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当我看到老白说的死尸的时候,非常平静。
这东西就抵在推倒的封砖堆上,只不过姿势非常诡异,趴在地上,上半身翘起,一条手臂向前探出,仿佛临死之前正在疯狂向外逃,然后被什么东西朝着背后来了一下子,挣扎着想继续往外爬,动作就这么定格僵化了。
这是临死之前肌肉瞬间失去电信号造成的。
我有些明白老白的感受了,盗洞很短,这东西就在封砖墙后面,刚进来一抬头就几乎脸贴脸抵在一起了,尸体的动作这么古怪,黑咕隆咚的冷不丁看到,大抵还以为是一个老粽子朝脸上抓来了呢。
而且这尸体的状态的也实在是有些离奇古怪。
水分几乎全都蒸干了,皮肉干瘪紧紧绷在骨头上,面容看起来还是栩栩如生的,当然这个栩栩如生是要打个引号的,古墓里的死尸,能从尸体上看出点生前模样的端倪,那就可以称之为是徐徐如生了,头发也非常完好,依旧束着,只是皮肉上有厚厚的油脂析出来,蜡黄蜡黄的,乍一看就跟黄牛油纸似得,手电筒照上去熠熠反光,竟有种油光水滑之感,说不出的恶心,看一眼大概能让人三四天不肯沾一滴荤腥。
这不是干尸!!
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干尸没有这么多的油!
尸体不外乎就那么几种,干尸、湿尸、蜡尸、冻尸、鞣尸……
可这具尸体却不属于其中之一!
“马哈尸!”
我脑子里冒出这样一个怪诞的词儿。
准确的说,这个词儿原本叫做哈特森马哈,是蒙语里干肉的意思,只不过蒙语说起来太过于拗口,于是人们干脆就起了马哈尸这么个词儿。
这里头有这么一档子因故,大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结束后没多久,古董这东西开始回温了,盗墓这行当自然也就开始兴盛了,几个当年在内蒙下乡的青年知识分子知道那么几座墓,就准备在回程的时候弄点东西,好歹给自己往后留份银钱,算是个出路。
他们在蒙东那头,就挖出了这样一具尸体,看起来像是干尸,可皮肤上有一层一指厚的黄油。
帮他们忙的老乡立即惊呼了一句——哈特森马哈……
大概就是看这尸体,让老乡想到了他们蒙古族的风干牛肉。
后来有陆陆续续挖出了这样一些马哈尸,一些行内的人发现,这东西的出现跟温度有关,一般尸体经过脱水烘干以后,会形成干尸,可如果温度不够高,偏偏烘焙的非常透彻,尸体的尸油就沥了出来,把整个尸体都包裹住,如此一来,就有了一些防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马哈尸这个样子,这跟蒙古族做风干牛肉时候的一道工序叫做焅汁儿非常相似,那位老乡当初脱口而出的惊呼竟然无限接近于事实真相,人们干脆就保存了马哈尸这个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