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奇怪,纵然曹操已经军屯了几年,粮食也进入到了良性循环,那些四散流离的黄巾军,也都纷纷归入曹操的麾下。
这个时候,大汉还是名义上的正统,所以,曹操需要一个借口,需要一个,全天下,最大的借口。
“还有什么,比一个活生生的皇帝,更适合作为借口的呢?”
于是,就在事态处于恶化的边缘,曹操终于找到了皇帝。
或许,在曹操找到刘协的那一刻,他看着灰头土脸,有上顿,没下顿的皇帝,心里面那种凄凉之意,以及作为臣子的无奈和不甘,在瞬间涌现。
没有人会去洗白曹操,因为如果曹操是白的,那么他就失去了所有的人格魅力。
人们需要的种类很多,尤其是偶像的种类。
如果是盛世,那么做个真善美的好宝宝,没有什么不好。
反之,身在乱世之中,如果不拿起屠刀,那么自己的鲜血的,就会沾到别人的手中。
因此,屠城,吃人肉,乃至是在当时,最为大逆不道的把皇帝当做傀儡,当做掌中之物,都变成了曹操独特的魅力。
如果说,图图是忍人所不忍。
那么,斯鸠就是能人所不能。
在这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如同当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纷纷以正统,以威势,号令天下,这个时候,曹操膨胀了,万幸,荀彧没有膨胀,也不敢膨胀,他时刻记得,自己是曹魏双峰体系中的内环。
所谓内环,就是很少抛头露脸,除非逼不得已。
所以,荀彧就好像是一个兜底的管家,每当曹操出现了严重失误的时候,总能有一个神来之笔,为失去方向的龙,指明方向。
“孔明之才,古今少有,文若之能,犹在其上。”
翻译成更好理解的话,就是。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觉得诸葛亮比荀彧更强吧,不会这个人,就是你吧。”
当然,徐行这个人,阴阳怪气,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是一种惯性心理。
听着诸葛,讲了许多故事,也说了很多道理,这个时候徐行,只觉得奇怪,但又不得不相信。
“城主,今日之事,千万保密。”
这种事,徐行实在想不明白,既然诸葛已经坦白了身份,那么何必要向其他人隐瞒?
“先生放心,我这个人,口风紧的很。”
虽然心里面有很多疑惑,但是徐行还是没有说出来,毕竟,不管这诸葛是孔明转世,亦或是尘封的记忆被继承,对于徐行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只要从历史中学到经验即可,没有必要太过于执着历史人物的特性,尤其是诸葛亮这种个性鲜明,纯粹的忠臣,就更没有讨论的意义了。
国粹之中,已经有脸谱化的概念了,作为一种戏曲,曲艺类型的特殊表达形式,脸谱化人物,可以让看官,更快的进入到剧情之中,不至于看了半天,还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但是,退一万步来说,好人,坏人,难道真的单单靠着一张脸谱,就可以分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