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双方的利害关系,如何处理呢。”
正在刘贝犹豫之时,关语看了看张菲,一时之间,心灵神会。
张菲从腰间小布包里面,拿出三个小竹筒,分别写着,天地人,三个小字。
不得不承认,诸葛书法,名不虚传。
俗话说,人如何,字如何。
诸葛为人正直,善恶分明,虽然谈不上嫉恶如仇,却有非常硬性的原则。
处事的方法,更是沉稳,步步协调,若是赢面不明显,诸葛断然是不会冒险的,这一番,三姐妹来此援助,更是经过诸葛的深思熟虑。
“大姐,快看看,这是诸葛先生的第一道锦囊。”
张菲收起了天地小竹筒,无名指和小指,夹着人之小竹筒,呈奉刘贝。
刘贝拿过小竹筒,抽出小纸条,看了看上面的内容。
自信一笑,心里想着。
“先生神算,竟然远在襄县,便已经预料到齐鲁,吴越之战局。”
“真乃神人也。”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诸葛之所以被三姐妹奉若神明,便是因为其能力出众,还有着非常硬性的原则。
只是可惜,这个世界终究不是理想主义者的世界,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不息,坚持不懈的人,毕竟还是拘泥于原则。
“允”。
诸葛塞给三姐妹的第一条锦囊,便是只写了一个字。
允,是什么意思呢?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允,就只是代表着答应。
其实,如果只让张菲来判定的话,便是觉得,只管答应双方的要求,万事皆允即可。
然而,刘贝和诸葛,正是君臣鱼水。
也正应了那一句俗话。
心有灵犀一点通。
“善恶之分,好坏之别。”
“其实是一种让步,只有人们在无法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的时候,才会搬出一套不太完善的理论。”
“名为,善恶。”
“名为,好坏。”
说来有些讽刺,纵然是贤如诸葛,也是怀有私信的,他对于刘贝的态度,也是有些颠簸。
换而言之,漂浮不定。
在诸葛心中,永远有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左将军。
永远有一个,爱民如子,协民渡江的豫州牧。
更是永远有一个,心系天下苍生,胸怀九州百姓的昭烈帝。
诚如当年,张子房之于汉高帝。
可惜,高帝面对的,是没有情商可言的楚霸王。
而图图,则是要北拒汉相曹孟德,东扛吴王孙仲谋。
纵然如此,其大志仍未有变。
可惜,并不是所有不忘初心,都能善终。
变通,才是处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