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璃在众人的簇拥下往水榭而去。秦陵游兄妹也跟着他们一起往水榭去。
和妹妹并排走在人群后面的秦陵游,看着前面郑明璃的背影,在自己眼中越来越恍惚。他抚了抚袖中的字条,自嘲的想“自己不是说放下了吗?怎么不敢像妹妹一样恭喜她与周家结亲呢?”他边想边摇头,罢了,自己的心事人家也是不知道的。一直都是自己一厢情愿而已,可恨自己总想着谋定而后动,却总是错失良机。罢了罢了,她觅得良婿对她而言是大喜之事,比做自己这贾人的妻子好太多了。只要她过得好,自己应该尝试着放下。
走在人前的郑明璃,完全不知道她表兄心里的这些官司。她一路往水榭而去,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向她说着吉祥话,恭贺她生辰之喜。不管是府里的下人,或是府里的媳妇、小姐,还是今天的宾客。最开始她稍稍有些受宠若惊,毕竟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这古代,她一直是个边缘人,很少被众人这么重视。不过后来,她就慢慢释然了,众人敬的不是自己,而是周家。封建社会果然是只认身份不认人啊。那自己嫁给周子健,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应该会跟今天一样热闹吧。郑明璃心想。第一次,她对嫁给周子健这件事情有了些许期待。
郑明璃在花厅与郑明瑞和秦陵游分开,带着秦苏木往北水榭而去。
大曜朝的宴会一般是男女分宴的。郑府今天在花园北水榭宴请女客,在南水榭宴请男客。南北水榭两边隔着得月亭,亭上摆了一架檀香屏风,将两边的宴席隔开。保证两边的场景不会被对方看到。此外,屏风边上还站着几个粗使婆子,防范着有喝了酒的浪荡子冲撞了女客。这也算是防卫严谨了。
不过,郑府这样仅靠一座亭子和一架屏风分开男女客,在大户人家看来也是欠妥当的。这也是没办法,郑家在京城只是普通的官宦之家,府宅逼仄。不像王候,重臣家里楼宇众多,园子开阔,可以拿出两个花园或是两个院子,来分宴男女客。
郑明璃带着秦苏木到了北水榭,众人互相见礼之后,依次坐下。北水榭这边一共坐了三桌客人,郑府大奶奶潘氏请郑明璃坐头桌的主位,头桌紧挨着得月亭。看到大太太、夏太太等长辈坐在第二桌,郑明璃忙推辞,说不敢坐长辈的上桌。众人忙劝她安心坐下,说她今儿个过生辰,寿星最大,郑明璃推迟不过,只得坐下。
郑明璃背东朝西地坐在头桌的主位上,她的位置看向戏台视野极好。可以看到戏台上已经摆了不少戏曲行当,乐师们也坐在边上准备了。郑明璃左手边坐着何芸香和曹曦。这何芸香是通政司左参议何大人的女儿,以前很少出门,最近定了亲才跟母亲出门参宴。右边坐着大小姐郑明珠和五小姐郑明玉,她表妹秦苏木坐在郑明璃的正对面。
面前桌上摆放着四盘瓜果零嘴,都是北直隶宴席上比较常见的东西。众人吃着瓜果,一个个闲聊着。
郑明璃听到男客那边传来曹隐的声音。他那大嗓门一出声想听不到都难。曹隐这么快就好全了,年轻人身体底子不错啊,郑明璃暗想。
郑明璃这一桌做的都是大家小姐,说话都是小声小气的。男客那边声音传来后,小姐们说话声音就更小了。不一会儿,男客那边夏望的声音传了过来。他说话声音不大,但是气息沉稳,吐词清晰,让人听着很有好感。郑明璃朝右边看,果然,她大姐一听到这个声音就跟被按了暂停键似的,凝神静气,不言不语地仔细听着。大姐要是知道夏望愿意娶她完全是因为她父亲的官位,不知会作何感想。看着这般深情的大姐,郑明璃心里有些五味杂陈。
众人又稍坐了一会儿,大奶奶潘氏,领着个丫头来到郑明璃面前,让郑明璃点戏。郑明璃照例先推迟了一番,之后才点了《琵琶记》和《荆钗记》两出。郑明璃点完之后,潘氏让丫头去传话,让戏子们先唱起来。潘氏则拿着戏谱到第二桌那里请大太太点戏。大太太推让,说让客人先点。众人一通推迟,最后是夏太太点了一出戏。夏太太这边刚一点完,戏台那边就叮咯咙咚呛地唱作了起来。
大曜朝此时流行的戏曲是南戏,唱的是浙东温州那一带的口音。郑明璃虽然听不太懂唱的是什么,不过她听着觉着别有韵味儿。戏台那边一开锣,大奶奶就招呼底下人开始上菜。
随着大奶奶一身令下,下人们动作麻利地收拾桌子,桌上的瓜果并果皮一并被撤了下去。桌子清理好后,下人们开始上菜。先上的是四盘冷碟,分别是爽口黄瓜、桂花山药、千层脆耳、糖醋熏鱼。四道冷盘都用漆彩瓷盘装着,有荤有素,色泽鲜艳。众人忙下箸。
郑明璃吃了一口熏鱼。嗯,不错,外皮焦香酥脆,里面肉质紧实又不难咬开,酸酸的味道还很开胃。她在心里给大嫂竖了竖大拇指。接着,下人们又端上了八盘热菜,两碗热汤,一盘点心,一盘水果。用的都是北直隶常见的食材,不过贵在制作精细,搭配巧妙。酒席安排下来,大奶奶得了不少夸奖。大奶奶的生母潘太太,坐在第二桌,笑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