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姐姐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是支持芷若的,她觉得这
个女孩不,有主见有想法,敢拒绝,这是母亲对芷若的认可,也算是对我选择的肯定。
还有一个插曲的,姐姐带我们参观她的房子的时候,我笑,“哇,这么好的大房子,你是打算要爸妈都过来住不?”
姐姐说,“我倒是也想呀,估计两个老人家巴巴的看着你呢,都是打算和儿子住的呢,你们什么时候买房子呀?”姐姐说完还看了一下芷若,
芷若明显愣了一下,回说,“我们哪里有姐姐这种实力呀,小房子都买不起呢!”
……我没接话。
那次去深市,我们还去看了老朱。老朱在广市有些机会的,但基本都是私人公司,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深市,如他当初说的,他始终是喜欢深市。
老朱看起来气色不好,一脸的疲惫。我们去他所在的公司坐了一下,我其实是想去取取经,看看他现在所做的项目,但看到他的状态,我有些担心他的健康了。老朱说,“太TM忙了,熬了几个夜,投标,搞好了要睡上几天补交!”他感叹道,他太累了,感觉就像陀螺一样没有停歇的时候
后来我们一起去吃了饭,。我不禁问他是否有自己发展的打算,他表示确实有,但仍然觉得需要先积累一些经验。
我理解老朱的想法。对于许多人来说,积累经验是职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提升技能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其实我有想拉老朱一起创业的想法,未来就像覃总和陈总一样,为自己做理想设计,老朱的水平还是很不的,否则当年导师就不会叫上他。但很明显,他似乎笃定在深市发展。一直到后来,我们在都没有太多的空间交集,所以说,人和人还是要看缘分。
各处转了一圈,芷若也算是对我的家庭情况基本了解了。她取笑我是母亲的心肝宝贝。是的,我母亲逢人就说“这辈子做得最正确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生了我”。这确实是母亲的肺腑之言。某种程度的体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原则的珍视。
这个价值观确实和芷若家的不一样。芷若家里其实也是很明显的重男轻女,之前我也听她说了些家里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被对待,譬如,同样考进重点中学,妈妈对哥哥的评价是“学得就是扎实,未来大有前途”,到了芷若,评价就变成了,“哎,她运气就是好,女孩嘛,自由发展就好。”
我想我和芷若的家庭,最大的不同是她家里毕竟只有两个孩子,她爸妈还是有着不的社会关系,两个孩子都管得过来,所以对她的重视也是不少的。
但好比芷若的哥哥,她爸妈没也是对他寄予厚望的,但在她哥哥参加工作几年后,她爸妈就张罗着帮她哥哥买了套房子,未来哥哥结婚后就分开住,所以,在芷若的看来,孩子一旦独立就是不会和父母一起住的,再说她中学就离开了家,长期在外住宿的生活,让她很不适应和老人家住。所以,当她听说我的父母似乎是一辈子跟着我,表示了很大的不理解。
我尽量避免与她在这个话题上进行深入讨论。我其实能想到芷若的不接受是骨子里的,她身上那股子自由散漫、天真烂漫的气质,就是源于她的家庭轻松且自由的氛围。而我,看起来也追求自由也贪玩,但我的底色其实是浓浓的传统中国家庭的捆绑和束缚。
但毕竟我们那时还不具备购房的经济实力,所以在我左右而言含糊其辞的回应下,我们没有深入讨论这个话题,这也为我们未来埋下的危险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