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拐八拐的进了别院,六个商人打扮的人正被绑了丢在院中,沈临熙和闻人景略过这些人,跟着十三进了最里头的屋子。
屋里也绑了一个商队打扮的人,掀开帽子后看清样貌,此人颇为白净,那撇山羊胡子格外扎眼,看出来不是正经商人,真是逃亡在外的小福子。
十三取了他嘴里的布条,用手在嘴里搅了半天,掏出个小药丸丢在地上,顺手撕掉了山羊胡,去门外放风了。
“你们是刑部的人。”小福子一开口就是公鸭嗓,听来就是宦官。
沈临熙向后看了眼,退后两步坐上长凳,靠在桌上,“我是二皇子派来的人,来灭你的口。”
闻人景在一旁瞥了一眼,这话真是张嘴就来,又看向宦官。
宦官不可置信的摔倒在地上,吞了吞口水,“你……刑部竟也……”
“我知道你是二皇子安插在明德宫的眼线,我想要你手里能够拿捏他的把柄,说出来,我助你离开京城,再送你南方的一所院子和足数钱银,够你后半辈子了。”沈临熙有气力,说两句话便喘个不停。
自杨贵妃和张贵人被抓到刑部去,小福子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尤其是二皇子,是第一个要他小命的。
人都想要活着,小福子也不例外,花光了尽数财产,买通了不少人才连夜出的皇城,如今有人许他后半辈子平安,有不依,正高兴的想要全部讲出来的时候,门外传来丁零当啷的金石声和东西插进木头的声音,像是有千万之剑从天而降。
两支冷箭透着寒光穿过窗户,一支直接射穿了小福子的头颅,一支朝沈临熙面门而来。
“小心!”闻人景抽出刀来,用力破空劈下,箭断成两截掉在地上。
怕还有冷箭入屋,闻人景打起十二分精神,一脚将门踢开。
屋外箭矢掉了满地,刑部有两人中箭倒在地上,其他人横着刀警戒四周,可怜了那几个被绑的商人,各个身上插了好几支箭,怕是没活路了。
四周除了连绵的屋顶,看不了任何人,这箭是从四面八方来,却不知具体从何处射出来的。
警戒了一刻多钟,没了动静。
十三收了刀,突然想起什么,赶忙往屋里赶,“大人!”
闻人景就在门口,闻着声向后看,就见沈临熙摇摇晃晃的身体没了支撑,就要栽到地上。
幸而眼疾手快,闻人景上前去接住了人,因为搞不清楚状况,只能将人抱起往门外赶。
出了巷子,闻人景将人丢上马,然后一脚跨上去,赶着马就跑。
十三追出来生怕这马把人癫出毛病来,紧着追了上去。
南街巷子离闻人府不远,闻人景一踏进院子就叫李管家请大夫去。
将人放好后,十三留在屋内照顾人,闻人景则去外面等大夫。
白穆忙活了一夜刚回来,看外头绑了两匹马,知道是来了客,却不想是在卧房的院里。
“少主,你昨夜带谁家姑娘来了吗!?”
闻人景倒吸一口气,一脚踹过去踹了个空,“我迟早拔了你这舌头,胡说什么?”
白穆挠挠头,“那怎么两匹马,还在你这院儿里,也不能都怪在我这张嘴上。”
闻人景不想与他贫嘴,撑了撑腰等到李管家将大夫引进屋子。
“还说不是!”白穆咂咂舌,“咱家少主勇猛双,这大夫都来了,这你不负责?”
闻人景实在忍不住,随脚踢了块儿石头过去,砸的白穆不疼不痒。
“白银折了票托暗线送走了,依你说的,还带了封询问腾冲的信回去。”白穆靠近一些,“我去过沈府了,将他房间与书房翻了个遍,什么发现都没有,但总感觉太干净了,不太正常。”
闻人景摸着下巴,在院里反复踱步,一直思考沈临熙与二皇子之间的关系,可惜脑子转不过来,想不通这事,便作罢不想了。
大夫出来后回禀,“大人,里面那位没什么大碍,就是太过劳累,我开个补血气的方子,喝上三两天就好。”
闻人景听这些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倒的毕竟不是他,药也轮不上他喝,摆摆手让李管家把人带出去也就罢了,到时候人醒了把方子丢过去就行。
沈临熙占了屋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醒呢,不如带着白穆去红硝楼逛逛。
“这事可别带我!”白穆摆摆手,“我忙活了一夜,得去睡觉,玩不动姑娘了。”
闲来事,闻人景坐在院子里,拿出从南街巷子带回来的箭头研究起来。
这是要射杀沈临熙的箭头,比院子里散落的那些做的精细些,应是藏在箭雨里要蒙混过关的。
这也说明那群人里有箭术高手,即是高手,那数量肯定在少数,不难排查。
打定主意之后,闻人景寻了处角落,吹了口哨,很快墙外就翻进来个人。
“你去查查京城内的箭术高手。”闻人景将箭头给他,“找到人之后,绑了丢到刑部门口就行。”
来得快去的也快,那人拿了箭头翻墙走了。
又遇上李管家送完大夫,闻人景将人招呼过来。
“李管家,我想起个事,到时候把这些眼线处理差不多了,找些耳朵聋的或者不会说话的家丁丫鬟就行。”闻人景想了想,补充道,“丫鬟要长得好看点儿,养养眼。”
李管家眉毛跳得都能谱曲儿了,心想这是什么癖好,但也只能遵了命。
沈临熙因为早上喝的药里加了天仙子,药劲一上来便睡得不省人事,躺在那儿一动不动。
春潮庭院事件之后,倭人借势拿了腾冲府,杀了府台一家,进而控制了腾冲,珍珠港是大梁在南方设立的对外三处港口之一,没了珍珠港就没了天然的防御屏障,有了腾冲这个跳板,再加上火炮火枪的助力,就可一路南攻,直至图库山脉。
珍珠港失守后不久便有官员上书,嵇府水师海军大臣沈舒早就里通外国,引狼入室之下才让一个小小倭国直取腾冲,还拿出了所谓的通敌铁证,不说嵇府水师为国捐躯,沈家足三十六口都被倭人尽数焚烧屠杀,朝廷竟还将沈舒的叛国罪名钉死在了史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