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排案牍架倒了一半靠在墙上,下面有一具蜷缩的焦尸。
沈临熙拿着帕子想要简单翻看,发现这焦尸已被烧的硬化。
“十三,叫人把尸体搬到刑部,再叫几个兄弟过来把这儿翻一遍,在此之前不许任何人靠近。”
十三点了点头,扯了扯沈临熙的衣袖,指向门口处。
闻人景满脸不悦的插着手站在那儿,等着里边查看完。
“死的是唐直吗?”
沈临熙转头看了眼焦尸,摇摇头,“等刑部仵作验完才能去确认死者是不是唐直。”
若是昨夜不喝酒,今天早点回家,不吃那顿饭,直接赶过来,说不定谁也不会死。
沈临熙用扇子轻轻点了闻人景的肩膀,将他的神拉回来,“闻人兄在想什么,沈某来猜猜……,怕不是想着若来早一些,人就不会死了?”
闻人景被猜中心事,不小心就从眼睛里露出几分肃杀。
“别想了。”沈临熙收起扇子,“太后已经说过了,再不破案,要唐直提头去见,而且现在想让他死的人比比皆是,今日不死,改日也难逃一死。”
闻人景眼神冷了几分,“你早就猜到有人会灭口了,是不是?”
沈临熙没有否认,“那又如何呢?闻人兄难道指望我能救下他吗?”
“他死了你就没有线索了,为何不救?”闻人景莫名烦躁。
沈临熙不想与之深究,发出邀约,“闻人兄莫生气,先随我回刑部再慢慢同你讲。”
大理寺与刑部距离不远,行车也只半刻便到。
刑部多刑房牢狱,常年不见光,阴暗干燥,像是地下城堡一般,路过好几个刑房之中,都有光着膀子的人手持各种刑具,正审问犯人,传出的不是叫骂便是哭求。
“刑部倒是会研究一些折磨人的方法。”闻人景背着手,像是上面来人作视察的,倒是白穆有些难以接受,竖起了几根汗毛。
沈临熙在前面带路,看不了脸。
“这边!”
带人进敛尸房的时候,仵作正在房中铁床旁边,拿着刀切割上面的焦尸,旁边还有不同大小的各种刀具。
后面还有一扇铁门半开着,寒气从里面流出来,应该是用来堆放尸体的地方。
“闻人兄先坐。”沈临熙倒了茶水,“刚才毕竟是大理寺的地盘,说太多了不方便。”
闻人景看着仵作拿着刀游刃有余的,是个老手。
“刚才确实是我唐突了,本来就是帮忙而已,只要护沈大人周全,帮着顺利破案就行。”
沈临熙也不想知道闻人景的态度为何有所缓和,附和着说道。
“如闻人兄猜测的,这具焦尸很大可能是唐直,且不说我能不能救,就算有心也不一定能保他活口,若真是唐直,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沈临熙从十三手里接过一沓案牍推了一把,“这是唐直生前办理的案子,基本上都有头有尾,而且没有冤假案,说明此人是有一定能力的,那他在文裘恩案中一定查到了一些东西,所以他宁愿被罚也不愿意上报,甚至他知道自己活不了的前提下,依旧没有选择将线索拿出来,那其中就可能牵连了高官。”
闻人景拧着眉头疑惑问道:“什么叫,知道自己活不了?”
“因为他知道,若是关乎皇家颜面,我就不会继续查下去,降级罚俸又不要命,闻人兄觉得呢?”
说完又将一份文裘恩调动官员的案牍,“这些都离不开这位吏部的官员,而杀此人的原因要么就是交易没有谈妥或者有过交易,表面看这两人没有什么联系,可将这两人生前经手过的案牍进行对比,会发现这二人有联系不小,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两个人的案子合并调查,不管死了多少人,死了什么人,又或是烧毁了什么,只要仔细的查,总会有线索。”
沈临熙闭上了眼睛,“其实这些本不用跟闻人兄讲,但沈某觉得有些麻烦还是从一开始避了的好,毕竟从目前看来,此案继续查下去,还会继续有人被灭口,首当其中必定是我先遭殃,到时候还指望闻人兄能保我这条小命呢。”
闻人景看着仵作验完了尸,收了器具,“只要沈大人追求的是真相,就算死也是我先死,所以就不必担忧了。”
现在他也看到了沈临熙破案的态度,且确实有些本事,觉得还是可以真心帮一把的。
仵作拿了一个小平盘过来,盘子中央摊着一张湿润的字条,上面写着两个字「承欢」。
“十三。”沈临熙拿着刀从焦尸腋下处取了一块皮肉下来,“立刻去确认死者身份。”
闻人景能够感受到沈临熙身上突然而来紧张。
“「承欢」是什么?”
前朝皇帝驾崩后,由太后出面做主,并未有人殉葬,只是遣散了众多不想待在后宫的妃嫔。还愿意留在后宫的不过三五人,其中便有一个杨贵妃,这「承欢」便很有可能出自她之手!
沈临熙可不能随便就将这种事讲于外人听,便将眼神从「承欢」二字上游离开,“「承欢」乃后宫常用安神香。”
这二字直指后宫,不得不谨慎对待。
果然,只要仔细查了,就能有线索浮出水面。
刚开始闻人景还天真的认为沈临熙位居高官,有生命危险这种事是说说罢了,如今刚上手查案就有人殒命,新的线索又指向后宫,背后牵扯到家族,确实一不小心就会毙命。
看来,想要让这两件命案水落石出,就得保证有个人一直查下去,现在沈临熙就充当着这个角色。
所以,他论如何都不能出事!
“沈大人,看来这京城的战场不输我们枭南啊!”闻人景感叹道。
都是杀人,一个关乎国家未来走向,一个关乎百姓安危,实在没法判断哪个更加残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