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仙途有何仰?六宗两殿一圣堂。
《仲平纪事·圣堂志载:
人皇夏氏禹帝,功高甚伟。分划九州,重振仙途。凡九州人士,十之四五,皆为修士。羽化登仙者,数逾百余。时人族鼎盛,后称“禹皇中兴”。
然邪修魔道,借中兴东风,亦至鼎盛,不正之心蔓延,遍及人妖仙三界。时修士百万,不正之徒号十万。屠杀、奸淫、豪剁、人祭……诸事不绝,人族相争,骤减。
禹皇在,忍而不发,暗自劫掠;禹皇崩,蠢蠢欲动,野心激增。自立门户,妄夺修仙道统,自诩正教,时人贬之曰“魔”。自始,妖魔鬼怪四邪齐矣。
时魔道势大,影响甚远,上有邪仙数十,下有魔徒数。夏末帝桀,亦是。终人皇朝陨,大夏倾塌。
魔贪,不甘居后,集合百万之众,东联森罗恶妖,北合穷荒凶兽,上盟高天古族,夺道统,正邪法。鸿蒙烽火四起,圣战历时千年,仙人陨,五域崩,生灵涂炭,中兴底蕴挥霍,人族向衰,妖兽锐减。后称“正法之战”。
魔败退穷荒,厚积薄发,以待卷土重来。世人始悟,魔道之深远。所余人仙三十二,联二十四妖仙、十六古兽,创诛魔堂,专司魔事。圣堂雏形显现。
道心向善,则仙途正,道心崇恶,则魔途盛。魔道衰落,邪气氤氲,恶根不绝,魔徒层出。
治标易而除根难,除魔易而劝善难。
九州初愈,周朝继夏,天道宠人,三圣横空。儒尚仁,道为,佛慈悲,后天大道出,天道喜。
三道修心,各有正心之法,世人推崇,修心养性,根除邪心恶根,魔道骤减。后三圣重掌诛魔堂,改称圣堂,专司天下不平事,惩恶扬善,诛魔除邪,监察治修,仙不涉凡。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修士崇为,正人之士尚少。以重财正道,以仙缘励人,凡修士,十之二三,皆为圣堂执法。圣堂鼎盛,仙凡事了,世间秩序,一时清明。
……
“……如今的圣堂遍布鸿蒙各地,专门负责修士间的不法之事。像什么仗势欺人、以修欺凡,只要有人上报,或者圣堂巡查发现,就一定会出手处理。圣堂是当今唯一一个天道认可的维持秩序的组织。”
芥弥手中捧着一本有关于圣堂历史的小册子,一边向秦萧和小白介绍着。两人听得很认真,趁着芥弥停顿的时候,秦萧问道:
“凡人也可以去圣堂吗?”
“来者不拒。凡是涉及到修士的事,圣堂都会管。”
“包括仙人?”
“包括仙人!”
听着芥弥的介绍,紧蹙的眉头略微舒展了些,还是有些许担忧。仅仅因为芥弥的一面之词就盲目地相信圣堂?不可能的。
如果圣堂真的像芥弥说得那样,幻音坊、石家的事又怎么会发生呢?他不否认圣堂的执行力与威慑力,但就目前来看,圣堂的涉及面还是太窄了。九州最广大的百姓,并没有得到圣堂的庇护。更有可能,甚至连圣堂的存在都不知道。
或许是看出了莫秦萧心中所想,芥弥突然问道:“秦萧、小白,你们知道人死后会去哪里吗?”
“死者的世界?阴曹地府?”
芥弥点点头,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接着打了一个响指,唤出一道结界将三人笼罩,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说道:“接下来说的事情涉及到了鸿蒙界运行的根源,是圣堂的秘辛。你们竖起耳朵听好了。”
“圣堂的职能不仅仅在于监督惩治,更重要的是,它和地府相连。圣堂的分部,就是阴阳两界的通道。每一个分部都要负责记录所辖区域所有种族的生前德行,以此为凭证在地府进行判决,决定轮回投胎之事。”
轮回?投胎?老爹好像和我说过,有一个神祗就是负责这个的。那也就是说,圣堂的分部就是……
“城隍?”
“没!圣堂的分部一体两用,生前事归圣堂,身后事归城隍。那些作恶多端、仗着修为欺压百姓的,就算圣堂不能及时发现,也会在城隍那里记上一笔罪孽。所以,你懂为什么圣堂有那么强的威慑力了吗?”
听完这些,莫秦萧了然,眉头也终于舒展。作为九州人,他当然知道什么是城隍,也知道“城隍”这两个字代表了什么。
教化百姓,惩恶扬善,护国安邦,监察巡司,统辖亡魂,调和风雨,是为城隍。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圣堂确实担得起监察天下的职责。虽说难免会有不少漏网之鱼,但今世孽,来世还,也是一种解决方式。如果真的能贯彻,那“公平”二字,确实也不是说说的。
“不对啊,那城隍又是怎么知道生前做了什么坏事呢?”这时一直听着的小白突然发问。莫秦萧有些诧异地看着她,仿佛在看傻子一般,却又很快释然了。
也是,小白是妖,对城隍没那么了解。正当秦萧想要和她解释时,突然语塞。
他也不知道城隍是怎么工作的。
仔细想想,莫秦萧也只是知道城隍的职责,确实不了解城隍。于是乎,两人又用希冀的目光盯着芥弥,以待她的解答。
不过这一次,芥弥没有回答他们。她慢品了一口茶,摇了摇头,道:“我确实知道城隍的工作方式,但这一次我不能说。”
“为什么?”两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涉及天地运行法则,和天道有关,不能明说。而且……”一瞬间,芥弥露出一丝忌惮的神情,她看着面前两张好奇的面孔,内心斟酌。很快她便想通了什么,双手结印,设下一道更加复杂的结界,屏蔽了天机,继续说道,“算了,告诉你们也没什么关系,毕竟在修仙界也不算什么秘密了。如今的阳间,和阴曹地府的联系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