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浓烈,阳光明媚,天空万里云,是个好天气。
租小摊的事情本来由刘大山父子去就行,但苏南乔需要买一些东西,就一起去了。
海宁县的有三条街道,主街是海宁街,整条街皆是店铺行肆,鳞次栉比,最富最繁华地段,县衙就在海宁街和应天街之间交界处。
应天街的地理位置既能看见海宁街,也能看见西宁街。
书院,书肆和茶馆书场等集中在应天街,据传书院之所以建立在闹市之中,是因为海宁县开创第一所书院的先师祖希望学生能见富贵而不谄,见贫穷而不骄,恪守本心,既能看见富贵繁华,纸醉金迷,也能看见民困潦倒,百姓之苦。
西宁街就是码头巷口,每天都人来人往的搬运,装货,卸货,街道两旁摆满各种各样的小摊,大部分是贫苦百姓在这里进行买卖,这里每天吆喝声和讨价还价声不断,来来往往的人们在这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易,显得繁忙又有活力。
苏南乔等三人从西宁街往里逛,逛了一圈又转回西宁街。
“刘叔,小山哥,你们觉得租哪里比较好”,苏南乔看着他们二人道,
“首先排除海宁街”,刘小山立马接话,
刘叔想了一想,“西宁街人多,租金最便宜,倒是个好选择”,
“但是西宁街大多是贫苦百姓往来,会不会不愿意花钱买吃的,像我之前来县里就不舍得花钱买吃的”,刘大山又接着道,不好意思挠挠头,
刘小山紧接着说,“我们的吃食食材便宜,还是肉食,有油水,码头都是壮劳力,需要补充体力,来来往往的贫穷百姓想必也是这么想的,应该不怕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