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子清恭敬地说:
“太子和太傅的意思,是让孙儿进吏部,先领郎中职务。”
“这是打算让你接任吏部侍郎。曾侍郎如今年事已高,早就递了几次折子想致仕,皇上留中不发……”
侯爷见微知著,太子要整顿吏部,查办贪污官吏,推行新政。
让洛子清就任吏部侍郎,再合适不过。
“太傅试探过皇上的意思,似乎不反对孙儿进吏部。”
洛子清见祖父不置可否,赶紧说。
“当年景王之乱,你还记得吧?”侯爷沉吟片刻,突然发问。
洛子清一愣,微微点头,那年他九岁,刚进京,就遇到皇宫内乱。
“众人都以为是景王发难,逼宫篡位,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当今圣上做的局。”侯爷放低了声音道。
洛子清愕然,十年前那场宫变,众人都道是景王螳螂捕蝉,成王黄雀在后。
竟然还有世人不知的内幕?
“当年圣上在景王府里安插眼线,长达十几年,景王一举一动都在他掌握之中。就连祖父我,也被成王下套逼入局。那年我刚收复青云四州,正待进京面圣述职,成王假传圣旨,言皇上病重,令我领精兵三万进京。”
洛子清心中一跳,外将领兵入京,大忌啊。
祖父看了看他惊惧不已的神色,叹道:
“当年我冲锋陷阵二十余年,只知疆场风云,不懂朝堂阴险,接到圣旨,不加思索就快马加鞭,领兵进京。成王派亲信在城外阻拦,告知我圣旨是假的,而我屯兵京郊,已是犯上之大罪,不反也得反,不如与成王赵皇后联手。”
洛子清不寒而栗,当年凶险可想而知。
之后的事情,不用祖父细述,他历历在目。
当年景王逼宫,祖父领精兵杀入皇城,灭了九城兵马司三千人。
之后诛杀景王,率领众臣拥立成王登基。
当年赵皇后嫡子,与成王联盟后,将侄女送入成王府中为侧妃。
如今赵贵妃膝下有三皇子和永淑公主。
成王登基一年,立嫡长子为太子。
太后与皇上皇后非血脉相连,因立储之事,明里暗里过招数。
十年来早已离心离德。
太后与赵贵妃母家,乃是大魏朝最强盛的士族,根深叶茂,权势擎天。
“这几年来,太后与赵家一直在暗中联合朝中老臣,企图拥立三皇子。”
侯爷沉声道,这事瞒不过他,自然也就瞒不过皇上的密探。
“皇上心思深沉,疑心极重,又手段狠辣,这十年,景王余孽全部被绞杀,连当年景王妃母族门下谋士都没放过,午门之外,每隔几个月就挂一排人头,实在让人不得不畏惧。”
洛子清脸色肃穆,侯爷压低声音继续说:
“狡兔死,走狗烹,如今景王势力已再起复可能,朝中权势非是赵洛家两族,皇上早晚会动手,至于是先拔根赵家,还是先夺我洛家兵权,以皇上的谋略,定会顺势而为。”
洛子清心中骇然。
他一直以为身处太平盛世,此生所愿唯二:
一追随太子,推行新政,铲除贪官污吏,将来太子为明君,他便是贤臣。
二娶薛清澜,她身为太傅嫡女,饱读诗书,德行兼备。
若能娶她为洛家主母,必将光耀门庭。
洛家子孙,也将拥有高贵出身,不再是京城勋爵子弟口中的武夫乡民。
“皇上曾派人暗示,要将永淑公主许配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