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双指峰的传说(1 / 2)

“呜~~~”!

一辆始发自泉城的绿皮火车,伴随着汽笛声的消逝,慢慢地停靠在青城的老火车站。

“到站咯”。

陈序心里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每次坐火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远行”的体验。

三年前,陈序从青城九中考入泉城的东山大学。

第一次坐上前往泉城的火车,内心的激动与兴奋之情仍然记忆犹新。

一直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从小就对远行就有一种特殊的“向往”。

火车就像这种“向往”的载体,那悠长的长笛声,那哐当哐当的声音,那沿途的美景,承载着农村孩子远行的梦。

走出车厢,喧闹的站台上站满了等待上车的旅客以及送他们上车的亲友。

在陈序眼里,火车站台更像是沧桑的老者,见证着一幕幕的悲欢离合。

亲人,情侣,演绎着那种离别时的依依不舍,那种相见时的喜悦之情。

这次暑假回来,陈序有自己的计划。

主要是想证明下自己大学所报的专业是“有钱途的”,更为了搞清楚一直追随着自己的“梦”。

青城作为古代九州之一的核心地区,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

东山大学的历史专业更是全国数的上号的院系。

陈序当年报专业的时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终选择了历史专业,放弃了考古专业。

只是选报经历颇为曲折,主要是家里人都看不明白这个专业的“钱途”在哪里。

好不容易考个好大学,却选这么个专业,难免让人费劲,尤其是在闭塞的农村地区,更显的异类。

高中班主任也对陈序选的专业颇为不解,虽说东山省的历史系在全国也算前几名,但是这类的专业就业方向太窄了,除去教研工作外,几乎想不出其他的出路。

当然,进入教师行业也是一种选择,但是班主任不认为回到学校“熬资历”是一种好的选择。

因为他清楚,能上大学对于农村娃来说有多不容易,报考的专业永远是把以后的就业作为第一参考。

“理想”的成本太高了,不适合这里的孩子。

但是看到陈序的坚持,只能颇为惋惜地说:你的分数足够让你选一个更有好的专业。

现实的情况就是如此,“好”与“坏”区分在于毕业以后能不能找一份体面或赚钱的工作。

专业选择的另外的压力来自陈序的父母,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从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更不会理解陈序的选择。

不过最终陈序还是说服了自己的父母,即使最后也没理解陈序理由。

陈父还是语重心长的拍拍陈序的肩膀说:按你想的选吧,只要你喜欢,只要能离开这边土地。

陈序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农村的生活太苦了,即使这几年城市经济的发展反哺到了农村地区,农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也远不如城市轻松。

“上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这句话一直贯穿陈序的学习生涯。

陈序对这句话也深信不疑,后来到泉城学习的几年,让陈序明白了对这句话更准确的含义:学习虽然不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出路。

走出火车站,陈序没有停留,直接坐上回家的城乡公交车。

出了老市区,公交车沿着仰天河河堤公路慢慢的行驶着。

公路两侧种满了柳树,听着蝉鸣鸟语,让炎热是夏天多了一丝清爽的凉意。

这里的城乡公交车行驶的速度很慢,不像城市里的公交车,有固定的停靠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