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浪静的雁门关没有享受几天安详日子,便就有探子再次来报,说是有一大队辽兵杀来,距离雁门关只有50里之远。赵玄也是闲散了几天,听后心中到时有些性质,变登上了城楼。
雁门关正面,赵玄虽然闲着,但是守城的士兵一定会不闲着,堡墙外修起了两道木墙最外面还埋上了大批木桩。堡内的士兵热火朝天地检查城防仿佛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雁门关后修起了一座高耸的塔楼,这是雁门关的制高点也是指挥部,从这里可以虎视全城的堡墙和城门。
高塔上已经升起了五丈高的指挥大旗,周边还有几面不同颜色的指挥旗和营旗,赵玄扫视着全城命令旗官开始测试新发明的指挥系统。
指挥旗点向某个城门的时候,门楼上的守军旗帜也要摇摆一下,这被称之为“应旗”。表示收到了上峰的命令。守军领头的目光跟随着指挥旗的方向城楼的旗帜随即连续抖动了几次每次都把命令传递到最低的把总旗。
然后就是关于城楼下的部队控制测试,那里的千总在应旗以后纷纷敲打梆子和战鼓,根据高塔的命令上城支援或是在内侧组成战阵。
各城门的城楼上还有黑色和黄色的旗帜,它们分别是向高塔报告战况的警戒旗和任务执行状况的汇报旗。高塔和旗下都有传令兵这些士兵可以用来满足复杂的战术沟通需要。
旗帜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指挥手段,远在高塔的赵玄不能用将旗指挥具体的士兵,也不可能做出准确的指挥而各部的警戒旗等更是将官的眼睛。一旦丢失了旗帜就意味着失去指挥,这支部队人数再多武器装备再充足都会立刻从军队建制上脱离。
每次点旗之时被指挥到的部队都迅的应旗,并把命令下传,虽然穆桂英看不懂旗语,但看赵玄面带微笑想来是准确无误了。每支被指挥到的军官也都在传递旗语的同时领着部下向高塔方向致敬。
这额外的动作冲着穆桂英扑面而来,士兵们纷纷趁着本队旗帜摇摆时把武器高高举过头顶并拼命敲打着。旗帜所向处每个人都了疯一般地向着高塔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