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军一路急行军而来,如今经过一天的休整已经恢复了状态。
到了第二天半夜时分,许辰晏挑选了一支两千人的轻骑部队,由韦元青带领,每人手持一面辰国军队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离军大营侧翼的凤阳山。趁夜色,这支骑兵部队绕开了离军眼线,顺利来到了凤阳山附近,潜伏了起来。
颍州据离国军队驻扎的军都口之间隔了一条河,名叫绵沂水。许辰晏率领其余一万八千士兵,下令渡河。
马钰此在旁边提出了疑问:“少将军,咱们......就这么渡河?“
“不然呢?”
马钰挠了挠头道:“不是,末将的意思是咱们这么多人渡河,就算是趁着夜色,离国探子也不会发现不了,这万一咱们渡河中途离国军队进攻怎么办?”
许辰晏笑了笑:“放心吧,不会的。魏子荣他巴不得我们全部渡河然后把我们一举歼灭呢,而且在渡河未看到主将旗帜时他也不会轻易出击。”
就这样,一万八千士兵在许辰晏的带领下趁着夜渡河,在河水东岸安营扎寨。
许辰晏在绵沂水东岸扎营,犯了普遍认为的兵家大忌“背水扎营”。
离国军队在辰国开始渡河的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消息,只不过一直没有行动。而此时又得知了辰国背水扎营,各级将领军官都蚌埠住了,因为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而辰国将军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识。他们又打听到此次带兵的是一个丝毫没有带兵经验的小娃娃,于是更加放松警惕,先让辰军全部渡过绵沂水,这样一来,辰军的背水营就成了他们最后的大本营,到时候离军凭借人数优势,再全力出击,一战便能全歼辰军。
天亮后,许辰晏亲自带队,打着大将的旗帜,携带着大将的仪仗鼓号,主动向军都口东边的离军进逼过去。
许辰晏一身银色耀甲,端坐在马上,手持银剑,身姿挺拔如苍松,长发束起,冰冷的眉眼之中带了几分杀伐中的冷厉。早就轻敌的离军主帅魏子荣,看到辰军领兵之人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之后更是乐开了花,他仿佛看到胜利在向他招手,军功在向他招手,美好的生活在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