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天的休息,我的身体已经几近痊愈。一天清晨,带着前世的习惯,本想继续睡会懒觉,内院中便传出师傅的声音,“凡儿,都要日上三竿了,还不快起来。”听见师傅的声音,我赶忙整理好衣服,出门打理医馆的事务。
因为师傅是名医的缘故,医馆每日都有人前来诊病,我也收获了不少知识。毕竟在前世的记忆里,师傅、华佗与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只可惜因为时间先后的问题,三人法齐聚一堂,若是可以,我不介意带着三人去诸葛丞相身边守着,以图助蜀汉,灭东吴鼠辈,匡扶汉室。诶呀,说远了,快回来。
今天医馆来了位病人,很奇怪,听他的意思是自己受寒了难受来抓点药,可是同样是受寒,为什么跟我不一样呢?我刚想卖弄一下自己刚学会的麻黄汤呢,虽然药方是什么现在还不知道。
病人姓张,是附近一个普通农民,染了风寒,头痛鼻塞,和我有点相似,但有两点让我觉得好奇怪。首先就是刚刚我关门,力气大了些,扇出来一阵风,正好吹到他,他神色好像突然变了,这是在害怕什么吗?可是刚刚开着门的时候,外面寒气透进来却没事,我当时可是怕冷怕的要死呢,难道他怕风?
其次,从一开始看见他再到进屋内,他好像一直在拿袖口擦拭额角,可是我当时可一点汗都没出呢,等汗出了我都要康复了,难道他也要康复了吗?不对不对,他看着还是挺严重的,那为什么呢?
“恶风”、“汗出”这不是麻黄汤可以治的吧,不行我不能自作主张,要去叫师傅。
“师傅~~,来病人了,师傅~~”。
“诶,听见了。”
一分钟不到,师傅就到了医馆里,医圣就是医圣,只看了病人一眼,眼神中立刻透出了一股自信,仿佛在说这病我以知晓,感觉都不用“闻问切”直接就可以出方子了。
要是普通人可以就这样做了,毕竟这样可以让病患认为自己非常的厉害,但是我师傅,医圣可不这么认为,就算再有把握,也要坚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也就是四种诊法,合在一起,相互参照,推测出病因)以求不误诊一个患者,这是我们后世所有医者都应学习的,诊治要踏踏实实的来,而不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技术。
我师傅首先望了一下他的气色,身型,动作,点了点头,虽然我不知道在师傅眼里看到了什么,但有朝一日,我一定能学会。
接下来就是问诊,对话如下。
“有什么不舒服呀?”
“受了些风寒,头疼,鼻塞,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