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一见(2 / 2)

阮黎怎会不知姑姑心里打着的算盘。

初来宫中,不过是本着对姑姑身为长辈的顺从。可自从发现姑姑眼中盯着的那人是凌竹心之后,他就不止是顺从之意了。

阮黎从前心于朝堂。

可在民间走的多了,看得多了。他也明白了,有些事,非朝廷之力不能解决。

鞭长莫及,地方之事,难免天高皇帝远。

自己的父亲兢兢业业,也算是为国奔劳的忠臣。

他们一家,算是从底层爬上来的。

当初嘉谦先帝微服私访于民间,相中他的才能。这才有了后来的阮家基业。

父亲私下曾训导过他,百姓,是江山的基业。民生为大。

当今陛下,也算是明君。

因此,他亦终生效忠,奔波操劳于邶银的外交事业。

他告诉过阮黎,他的希冀,他对后代的厚望。

希望阮氏一族,可以忠君报国,不负皇恩,不负百姓。

只是父亲死后,负责外交事物的四通院中,其他势力崛起,阮黎那时又未在朝中有个一官半职,后来索性一直游历四方。

从往昔回忆中缓过神来,阮黎也向前走着。

轿子在相遇之时停下,他恭敬行礼。

凌竹心觉到轿子停滞,懒懒睁开眼,这才发现,他怎么在这里?随后想起刚才然贵妃的接近,心下冷笑。

她是真想把这个侄子塞给自己。明显到凌竹心都不禁怀疑,是否浙州初遇,都是她暗中安排的。

虽然事实并非如此,浙州之遇,属实是巧合。

“阮黎给公主请安。”在宫中,礼数自然要周全。

凌竹心食指蹭着发丝,“阮公子。”也算是打了个招呼。

她眼神上下打量着这个人。

当时去往蛮枫边界之行。曾一道过。

虽然途中并未多话,她也是看出了他一些才能。看得出来,他确实有过历世经验,对于民间官吏,他倒是能把握几分他们的心境。口才也是不。

然贵妃的那过世的哥哥,曾是外交使臣。凌竹心虽未和他父亲打过什么交道,不过想来,阮黎倒像得了几分父亲真传。

若是多加历练,或许可为朝臣。只不过,若是偏向然贵妃一脉,那可就不太好了。

四通院不缺一个小官,可不能掺杂有私心的。毕竟是掌管外交重事的。

虽然朝中势力不可避免的,多少都有些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若是偏颇太过明显,终是不好。

凌竹心也有些疑惑,即便然贵妃管不了,但阮黎那个身为敬国公的祖父,怎么也没给他在朝中谋个差事?

若说他志不在此,可又偏生好似和宫中联系密切了些。

只是打了个照面,凌竹心没有多说什么,饶是有些思忖,不过是在心间罢了。

阮黎也不多话。只是凌竹心的轿子消失在路尽头时,他也不再往宫内去了,转身而出。今日然贵妃唤他进宫的目的,已然达到了,还有什么必要再去呢?

阮黎心下也有自己的思量,朝堂综复杂,父亲那般的智慧,也仍是心力交瘁,过劳而亡。

他心中纠葛。

自由惯了,不喜这朝中浑水。可每当瞧见一桩又一桩的民生事物,他却又深感权在手的力。他偶尔能帮的了一个人,可这异于滴水入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