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回头一看,孙权走了过来,说:“放下雷将军吧。”
甘宁把志鸣放了下来。其实,就算孙权不喊停,志鸣也可凭实力化险为夷。
孙权对二人说:“你们俩的比试非常精彩,已经超越了常人,孤非常欣赏,只是孤不想看到你们中任何一人倒下。若孤不喊停手的话,估计这场打斗会持续到今晚,所以这次就算平手吧。甘宁,你干得不错;雷将军,你非常厉害,令我东吴众武士汗颜。”
说罢,他又转身对旁观的武士们说:“雷将军小小年纪,却打败我东吴众多武师,实属难得。你们以后要多学习他们,加紧锻炼,绝不能满足于现状。”
众武士齐声说:“是,主公!”
甘宁对志鸣说:“你很有潜力,小伙子,再多练几年,恐怕我也打不过你了。”
“甘将军过奖了,其实将军也很厉害,刚才我还真以为将军起不来了呢,没想到是诈倒的。”志鸣特意给对方台阶下。
“‘兵不厌诈’,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希望你不要介意。”甘宁背部受了伤,也只能顺势下台了。
“不会。将军身上的许多武学成果,正是在下要借鉴和学习的。”志鸣谦虚到底。
“彼此彼此,有机会我们再切磋一次,互补共进。”甘宁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一定。”志鸣把手搭在他的手背上。
就这样,孙权巧妙地化解了一场有可能成为生死之战的比武,使二人化敌为友。甘宁用他不俗的武术,为东吴挽回了些许面子。
志鸣此刻挺佩服孙权的为人处世之道,既为己方挽回了面子,又恰如其分地夸奖了对方,令两边都能欣然接受这个结果,也许这就是他能成为“一国之君”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志鸣拿起神剑,正准备回到孔明身旁,甘宁突然问:“刚才这剑怎么会突然飞过来救你?又怎么会电我?”
志鸣神秘一笑,说:“我说过了,这把剑是有生命的。”
甘宁有点摸不着头脑。见对方不肯细说,他只好作罢,穿上铠甲回到本阵。众人再次为他喝彩。
望着志鸣离去的背影,甘宁心绪不宁,想:“他究竟是什么人,年纪轻轻,武功竟如此高强?平常人至少要练到三十岁以上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而且,他的剑绝非一般兵器,竟会自动飞来切断我的天龙霸风刀,这是不合常理的。由此说明,他肯定不是普通人。若有机会,我一定要查清他的来历。”
志鸣回来了,孔明说:“没想到雷将军武功这么好啊,之前真是看不出来,看来带你来真是带对了。”
志鸣收剑回鞘,说:“我从小习武,这种场面还算应付得来。只不过东吴名将太多了,说不定还有比甘宁更厉害的呢!”
孔明笑道:“那倒是!幸好孙权处理得当,恰到好处地制止了这场即将演化成死斗的比武。”
“同是武人,我想甘将军的内心深处,一定有着一种对胜负的执着,这种执着如果不断扩散,将会使他走火入魔,堕入魔道。刚才比武的时候,我很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心魔在不断膨胀,差一点就控制了他的整个身心。幸好孙权及时出现,帮他解了魔咒。”
“对啊,虽身为军人,可他骨子里也不失为一名武者,当然也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也会不断寻找高手过招。可能他之前从未遇到对手,颇有‘独孤求败’之心境;直到雷将军出现,他才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个道理。看来,他以后还会更加刻苦地练功呢。依现在来看,雷将军的实力已经赶上赵云、关羽他们了。”
“哪里,还差得远。”志鸣又一次谦虚。
众人散后,孙权走过来对孔明、志鸣说:“二位一文一武,玩转东吴啊!哈哈,开个玩笑。请孔明先生随孤到书房,孤想与先生私谈片刻。”
孔明随孙权到书房坐谈;鲁肃带志鸣和小苗到后花园逛。
孙权请孔明入座,说:“其实在先生到来之前,孤已收到曹操的书信,内言要与我军…”
“且慢!”孔明打断他,“让我来猜测一下。曹操的意思,应该是说请孙将军与曹军结盟,共擒刘备,事后平分荆州领土吧?”
孙权一愣,说:“对,一字不差!先生如何得知?”
孔明笑道:“果真如此,我早已料到对方有此一着。…只是,孙将军可曾想过,曹操这样做的目的何在?难道他真的那么大方,把半个荆州拱手相送?”
孙权若有所思地说:“先生言之有理,曹操不可能如此大方,故孤并未将其言置于心头。倒是先生之前的一番言辞令孤感触良深,孤现在才深深意识到,坐在孤这个位子上的人不能只图安逸,还要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这才是真正的治国安邦之道。”
“明公有此想法甚好。只是,明公手下的众谋士并不全是这样想,依吾观之,大多是为了自保而主张求和的。要知道,他们想到的只是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以及官职和地位,却从没考虑过明公你的处境。明公,宜尽早开会,宣布开战事宜,不宜再拖,曹军也不可能等太久的。”
孙权站了起来,背手走了几步,说:“话虽如此,但孤还是有所顾虑。万一孤立即宣布开战的话,众臣会误以为孤乃受先生所指引而作出决定,如此一来,作为一邦之主的孤就显得毫无主见了。”
孔明也站了起来,说:“明公之意我懂,只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当然,明公可以再慎重考虑一下,毕竟贵邦除了对抗曹军外,还要防范越族的进攻,这一点也至关重要。”
“这个孤当然清楚。”孙权叹了口气,说,“先父和伯符兄所创下的基业是绝不能落入敌手的,无论是曹操还是山越。……这样吧,先生先请回,孤明天会给先生一个明确的答复。”
“那在下先告退了,希望明公能给江东百姓一个好的交代。”孔明作揖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