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童试,由提学官或各省学政主持,每三年举行。童生们不分大小年龄都可以参加。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通过院试后便可以取得生员(秀才)资格,进入府、州、县学深造。
该考试合格后也被称为入学考试,是科举考试的起点。
其次是乡试,每三年在各省会举行,由皇帝委派主考官。通过乡试的考生称为“举人”。
第三级是会试,每三年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参加会试的考生被称为“进士贡士”。
在这里,大宋虽然没有省,但是有路,所以把乡试顺势改为路试,自然也无不可。
只要先通过三级考试,才能够成为秀才,之后又要辛苦三年才能够成为举人。
再来个三年,才能够成参加省试、殿试。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着实提升了那些才俊抵达省试的难度。
其实高璋还有的是办法增加科举的难度,例如先读县学三年,方有资格童试,称为入学试,再例如,童试合格者,必须入府、州学在学读满三载,方有资格乡试。
只不过,高璋觉得没必要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公敌,还是苟一点为好,自然也就没有把后世的教育制度拿来宋朝使用。
而且,到了举人这一级别,如果不想读书,也不是不行,就可以入职朝廷机构成为吏员。
入职之后,你想再加参科举也可以,总而言之,唯有参与省、殿试之后,方可授予官职。
要么你就举人入吏,属杂流,但是也有晋升机会……
#####
坐在离开的马车里边,此刻,天都已经快要亮了,可是不论吴执中,还是那陈侍郎,黑着眼圈的二人,却显得十分的亢奋。
此刻仍旧在马车里边兴奋地议论着高璋那位神童状元所献上的这两策。
“幸好听了吴老之言,不然,下官当真没想到,这位神童状元,当真会有解决冗官,以及我大宋科举取士过于简略之良策。”
“只是此二策,若是传扬开来,怕是咱们这位状元公,必会成为从矢之的啊。”
“是啊,这可是天大的麻烦,万万不可让人知晓。”
吴执中抚着长须,双眉紧皱,许久之后,这才开口。
“等明日,老夫将此二策献予官家,想来,以官家对高珪璋之恩宠看重,也定不会泄露。”
“吴老,官家的秉性,您又不是不知,他能办得了?”
陈侍郎有些担忧,又有些嫌弃地小声吐了句槽。
“若是旁人所献之策,老夫也觉得,定不可能。”
“而咱们那位神童状元所献之良策,到了官家手中,老夫,至少能有六七成的把握,官家会用心去办。”
陈侍郎抬起眼皮看向跟前的吴执中,仍旧有些不太理解。
“你莫要忘记了,高璋省试的策论中的《武备策》,官家力排众议推行,实施数载以来,卓有成效。”
“所以,高珪璋为我大宋冗官所献此二策,兴许真有机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