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从苏州到东京汴梁足足有一千六百多里路,哪怕是八百里急递,也需要差不多两天两夜方才抵达。
像有时候,高璋想要跟师尊聊些事情,增加师徒感情,自然不方便使用这种除非是紧急军情才能启用的八百里以及六百里急递。
但是如果用信鸽的话,怕是速度还在那劳民伤财的八百里急弟之上。
高璋可是记得自己看过一个新闻,从开封放飞三千只信鸽,只需要七到八个小时就可以抵达五百多公里之外的江苏盐城。
而从苏州到东京汴梁,也才八百公里,而且如果是两百里到三百里左右,就设置一个信鸽站。
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内从东京汴梁抵达苏州。
哪怕是信鸽体格轻盈,不能携带重物,但是用来传递消息,则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在那杨都知在江南朱氏之乱平定之后,奉命返回东京汴梁之时,高璋在那个时候就跟他详细在讲述了那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好处和优点。
而杨都知也很清楚,这绝对又是一件很容易立功受赏的好项目。
回到了东京汴梁之后,直接就将这个重任委以了赵押班这位皇城司二把手全权负责。
现在听到了赵押班这番表功似的禀报,杨都知也是松了口气。
既然已经把东京汴梁到那苏州的信鸽站全部搭建完毕,并且也已经通过测试,运行良好。
那这一次的好消息,利用这信鸽站向状元公禀报,自然也是再适合不过。
#####
很快,杨都知亲自抄刀捉笔,将那大宋官家与朝臣商议之后的好消息抄录在了那两张十分轻薄的帛布条上。
等到了墨迹干透之后,赵押班亲自动手,将这两张帛布卷了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塞进了两个十分轻薄的铜质信筒里边。
这两个铜质信筒,每一个的粗细,也就仅仅相信于小指头粗细。
塞进去之后,又用塞子塞紧,用蜡封口,这才与杨都知一同来到了那位于皇城司一角,特地开辟出来专门用于训养信鸽的院子。
赵押班唤来了负责信鸽的陈快行(皇城司官吏名),陈快行便将这两个铜质信筒分别绑到了两只健壮的信鸽的腿部。
之后,打开了鸽笼,将这两只信鸽一前一后放飞于天际。
看着这两只蓝灰色的信鸽,转瞬之间,就消失在了天际。
杨都知不禁满心地期待了起来,相信等到那位状元公收到了这份干货满满的鸽信,一定会对皇城司的工作赞誉有加。
“赵押班,西北那边的信鸽站准备得如何了?这事,状元公可是反复交待过的。”
“都知还请放心,如今,不论是秦风路还是永兴军路,都已经有了足够多的信鸽站,只是目前那些的训鸽时间还不够长。”
“想要大用,怕是至少还得等上三、五个月。”
“嗯,你也辛苦了,不过最好还是尽快,万一哪天,官家就起了心想要对那西夏动用。”
“到时候,咱们皇城司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军情,那可就是大功一件。”
“都知放心,末将一定会督促他们,定不懈怠。”
五更终于达成,继续努力明天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