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母匆匆走了。
临走前瞪他,“给老娘好好看书,好好考试,争取考个大学回来,好叫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势力小人知道我王春华的小儿子有出息,知道老娘有靠山!”
不然呢。
劝又劝不退。
死孩子比牛还倔。
只有做最好的打算了,万一运气好考上了呢,那她就成了大学生的妈妈,有个前途无量的儿子,到时扬眉吐气,看谁还敢跟她阴阳怪气。
想想还真是解气!
她高兴的走了。
还偷偷塞给他两块钱,“拿着买鸡蛋吃补补脑子,别让你哥嫂晓得了。”
虽然她不亏心,但还是不要再引起家庭矛盾了。
烦!
宋时很无奈的收起这一份母爱。
偏大儿媳还在唉声叹气,“咱家人多,粮食得省着吃,我又没个娘家时时能贴补的,也不像小弟,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说是分家
为啥老二就没挪,就老幺挪。
“小五!小五啊!”
准备什么啊!
原渣的家庭对他很好,他没什么怨言,一点都没有。
“就是啊。”宋二也说道,“爹娘能干的时候把我们姊妹几个养大,如今年纪大了,干不动活了,嗯,大姐跟小妹是出嫁女就不说了,这要养老却只让我跟大哥养,未免太不公平。小五倒是好打算,一早搬了出去,把爹娘甩脱了。可惜我有一家子人要养,不然我也找个破屋去住。当初不是说好了,分家后爹娘挣的都是长子的,以后养老这些也全由长子出。”
“老二媳妇,你不要乱说,我什么时候跟着娘了!”
宋母笑都笑不出来了。
宋母点头,“那臭小子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说好的要考大学,人都找不到一个,唉.”
“我、我又没说错”
忙完农活后陈家跟杨家就办起了喜事。
回去后没理大儿媳妇的阴阳怪气直接回了屋。
“我谁也不跟着住。”
九月,丰收的季节。
“你不算计那些东西?呵,也不知是谁连娘出门一趟都要偷偷跟在后面看是不是去找小五了!”
至少、至少比她前世嫁得那个混账强!
到时借村里谁家自行车,两个小时就到了。
边喊边往里走。
宋大嫂也是气来了没压住。
可那小子不听。
然而破屋里半个人影都没看到。
把几坨红苕吃完,也走了。
只得道:“估计是不想让你们跟着着急吧。”
“我把你们养大,把你们的孩子养大,我自认为尽到了当娘的责任。按理来说,谁的孩子谁养,你们结婚后,我养小五一个,任谁也不能说我什么的,我还帮着养了你们那么多孩子,如今到我自己的儿子了却反而还要看别人的脸色。既然这样,那就再分一次家。”
但这种事,这么大的事,当爹妈的怕什么跟着着急,最怕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连急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急。
陈家跟杨家的婚事出了点波折。
“我是啊,爹娘以后的东西有我一份,我就养。”
原因是陈大丫希望杨青也能参加高、、、考,但显然杨青并不同意,后来听说她被陈父抽了一顿,又被陈母掐着耳朵骂了几天,最终还是妥协了。
村长老婆一脸惊讶,“你还不知道啊.”
何必浪费那么多钱去住招待所。
看宋母的眼神都带着同情。
分家就要一视同仁,独独把个小儿子赶出去算怎么回事!
把宋母气得想摔筷子。
把书上的知识全塞进脑子里,嚼烂了,吃透了,那才是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浮云。
躺在床上浑身无力。
心偏得莫法了!
宋母冷笑一声。
能不妥协吗。
也就现在时、、代变了,说话都要三分思量,但宋家这事,背地里村里人也没少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