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关公周桐等人回到蜀域,跟城隍招呼了一声,便没在过问了。
而千余人的生计虽不是小事,但城隍托梦本地刺史,安置这些人也并不难。
光有口饭吃不难,但初来乍到,想富足安居,便就难上加难了。
这里面亏了周半城周员外,他本名周宪,这人确实是个有本事的。
被当地官员安置后,他利用关系重操旧业,几个月的时间,就有余财接济同乡,置办产业,甚至还能赠予李清源几万两银钱。
这份本事,让李清源都有些瞠目结舌,暗忖周员外不愧是不逊色于咱的“商业奇才”!
此时故人来访,还是对周宪有恩的李清源,自然一番款待,目下正给他做事的周桐也入座陪同。
三人乃是同患难之人,李清源对他二人也另眼相待,所以宴前宾主尽欢。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清源便提起了正事。
“周先生,我那本《李清源大传》,不知先生传颂的如何了?”
此事关乎他的修行,所以他当然上心。
周桐自从得知他来了,便一直忐忑,此刻见果然逃不开,不由苦涩道:“清源,非是我不出力,实在是,实在……”
周桐读书甚多,也不知用个什么词汇,既不伤和气,又能准确形容那本《李清源大传》。
一旁的周宪几次赠财给李清源,对他有人情在,加上两人在青河县时便打过交道,所以没周桐那么许多惧怕,闻言接过话来。
“源哥儿,你写这本小说,故事倒是吸引人,可毕竟杜撰也要有常理可循,这主人公实在忒过完美,很难引人共鸣呀!”
受过无数小说熏陶的李清源怎么会不知道,只是他修习《万灵本愿经》,也是身不由己呀。
这门功法以对生灵产生各类情绪收集香火愿力,喜、怒、哀、乐、爱、恶、惧都可以作用在法身,只是若论最纯粹的,还是受人敬仰。
若非如此,他又何必费尽心血写一本《李清源大传》呢。
不过他也理解周桐的难处,也知晓贸然传播,尤其可能起到反作用,于是和周桐商议道:“周先生是此道翘楚,你看看有何不妥之处,我在酌情改改?”
有何不妥?处处都不妥呀。
周桐这话没明说,措辞一阵,才答道:“这故事主人公琴棋书画,酒歌剑诗,加上形貌号称九绝剑仙,其余倒好表述,只是这诗赋一道,让我作些打油诗还好,可这书中诗词一出,无不震惊文坛,传颂后世,这就非我所能作的了。”
“嗨,我还以为何事呢,原来是这等小事!”李清源语气不屑,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还不会抄吗?
“周先生,这事儿包在咱的身上,一会儿吃过了饭,我给你补录诗词也就是了。”
周桐看李清源自信满满的样子,暗暗心惊。
这货莫不是以为能传世的诗赋都是:“前面一颗树,后面一棵树,左面一颗树,一共三棵树”这样的吧。
不然凭那本《李清源大传》上主角作诗的频率,如何胆敢说出如此狂妄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