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
五百比丘依次登船。佛祖传法多年,随行僧团有增加也有离去,始终保持了个五百之数。
人虽多,船很大,不管多少都能装的下。
静室。
帝辛单独接见佛祖,无人随侍。
“这些是五百阿罗汉吧!”
帝辛感叹道:“你万仙阵三千红尘客中的佼佼者。”
“非也!乃是与佛有缘者。更多的已然迷失了,无法觉醒记忆。”
现在的佛陀正是多宝道人的模样,他显得忧心忡忡,心力憔悴。
帝辛劝道:“道友不必如此,万仙阵内接引带走三千红尘客,这是好事。否则都将被阐教打入轮回,你连五百都捞不回来。”
“不,这天竺并非全部,在西牛货洲还有好多。”
佛陀说道:“我打算派人去西方走走,或许还能救回一些来。”
“哪个?”帝辛问。
“宾头卢尊者。”
佛陀道:“他乃是吾之截教随侍弟子,神通法力具足,可堪大任。”
“善!”
帝辛曰善。
宾头卢尊者,这个人比较低调,但六通具足,并不比目犍连差。
那个大目犍连不过是比较外向,张扬了些,图好名声而已。
真打起来,宾头卢才是更厉害的。
在这洪荒世界里,四大部洲并不等同地球,须弥山也不完全是喜马拉雅山。
凡人的视角是局部的,仙神居高俯瞰,横看四方,竖看古今,视野又是不同。
先说上古时的不周山,山顶有建木直通天界。
周天星斗运转,不周山指向的乃是北极星,建木连通的也是现在南天门的位置。
天界的南、下,便是大地的北、上。
大地汪洋中有大陆名曰大荒,大荒周遭为东南西北四海。
大荒、四海都围绕不周山转圈儿。
帝辛未经历上古时期,通过推演得知,在鸿蒙时期,地轴就是不周山。
不周山为大荒古陆地的中心。
将大地看成球,整个球被海洋覆盖,只有北极覆盖一块大陆,名大荒。
大荒的中心为天柱不周山,不周山半山腰为冰雪覆盖,突破云层后的上段便是天界了。
不周山半山的冰雪融化,在周围形成了内陆环形大海。有称咸海的,有叫苦海的,有喊弱水的,有曰生死海的。
住在山上的仙神一般称呼其为咸海、苦海。
住在大荒的凡人一般称呼其为弱水、生死海。
仙神下不周山,越过苦海,便是大荒(可称呼为北极巨大陆)。
鸿蒙时期气候偏暖,氧气、灵气浓郁,大荒生物都是巨型的。恐龙族、夸父族、泰坦族、祖巫大巫、大妖(如鲲鹏)、龙、凤、麒麟、鳌龟等。
龙凤争霸,巫妖争霸,天柱断裂(共工怒触之时早已经有裂痕了)。
大地的旋转如陀螺,天柱不周山便是陀螺把。
按照科学分析,在大地刚刚形成之初始时期应该是快速转动的(一天只有几个几小时)。
转的越快,陀螺越稳。到共工撞不周山时,大地已经减速了,摇摆的陀螺自己都能把天柱摇断。可叹:共工不过是个大背锅侠而已!
不周山断裂(位置在云层处的冰雪层),冰雪融化造成了大洪水。
不周山是天柱,山上的水就是天上的水。《圣经》、《山海经》等。
不周山的断裂,上半截被元始天尊拿走炼化为翻天印,大荒也断裂,地轴更是倾斜七八十度(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天,始终是北极星方向,变化的是大地。地轴从不周山移开,偏转到了西北。
上古不周山,据推演当为“加里东山系”。现在的喜马拉雅山(须弥山、大雪山、灵鹫山、昆仑山),只是后来形成的。
大地的变动,历史的变迁,这些记忆只有仙神能记住,在被灌输给凡人后便失去了竖向的时间轴,交叉,重叠,错乱在所难免。
上古时期的历史已然过去,人还是着眼当下。
洪荒大陆破裂,南瞻部洲为人族聚集地,天竺、华夏都是在南瞻部洲,名曰阎浮提洲,天竺又叫南阎浮提。
西游记中的四大部洲,其实都在南阎浮提。天竺不在西牛货洲,而是在南瞻部洲的西南。
此时的四大部洲为:弗于逮洲(胜身洲)、阎浮提洲(胜金洲)、郁单越洲(胜处洲)、瞿耶尼洲(牛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