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对自己现在的生活不满意,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存方式、环境是每一个生物的诉求,就连路边的野草也向往着阳光。
大多数人回忆自己的过去的时候,想到错过的机会会感到懊恼,认为假如不错过那个机会就能够飞黄腾达,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投错了胎。
无数人鄙夷着类似能够‘今晚全场由赵公子买单’的‘赵公子’却又渴望着成为赵公子。
所以世界上有了‘假如’‘如果’,可是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更不可以让时间倒流。
‘重生’也差不多是类似的想法,重活一世,抓住那些错失的机会,亦或者想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全新的人生,这个叫‘穿越’。
暗杀者想要重活一世,他其实对原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满,作为当时顶级的暗杀者,不缺少财富,父母寿终正寝,妻贤子孝,只是有些遗憾未能考取功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随着儒家一次次发展,成为帝王禁锢子民思想工具之后出现的论调,家财万贯不及落魄举人有面子。
暗杀者就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他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考取功名,了却生前一桩憾事。
赵云和公孙听完暗杀者追求圣杯的目的之后,除了对于儒家的变化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皱眉之外,对于暗杀者追求功名的想法还是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重活一世,好好读书这种想法,在现代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普通的样子,但是在二十世纪之前,读书都是十分令人向往的事情。
‘书籍’和‘知识’自古以来在兔子家都保持着一种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在汉唐之时,纸张造价昂贵,多以竹简为载体,而竹简又难以刻画和保存,不利于传播,更何况那些耕读世家也不愿意共享知识。
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就意味着官爵利禄。
关二爷为何总是怀里揣着一本春秋,对春秋爱不释手?不仅仅是因为关二爷爱读书,更重要的一书难求,他本身没有多少书,也找不到比春秋更好地书了。
不过赵云和公孙对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是不支持的,读书是了不起,但仅仅读书是不可取的,好男儿的功名利禄还是要马上取,汉唐时代的读书人都是随身佩剑,能够上阵杀敌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汉唐时代的野外治安环境可不安稳,学子们为了交流、学习更多的知识、拜访大儒治学,出门游学短则数日长则数月,不会战斗,可能还没到地方就被剪径的强人给谋财害命了。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圣人年轻时经常独自一人周游列国讲学,为何能够平安无事?靠嘴皮讲道理?以理服人是必然的,不仅仅是道理,也可以是物理,还可以双管齐下。
似乎很多人都忘了圣人是驾驭战车的好手,擅长弓射,力能抗牛。
读书修身养性,能够心平气和的和傻逼说话,健身则能够让傻逼心平气和的和你说话。
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暗杀者不知何时摘下了自己的兜帽,平平无奇的一张脸,看起来有些像农民又有些像地主,在古代就是那种需要亲自下地干活的小地主,比大多数人都过得幸福。
暗杀者重活一世想要考取功名,一身本事却不会放下,拳头硬才有发言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