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个标志。很多个圆形,应该是代表着集体定居的状态。画了动物,代表着野外狩猎。很多个人行排着队,代表着部落迁徙。
我猜这人表达的意识是,他们只有在部落到达定居点的时候,才有条件每天喝烧开了的水,而在野外活动和部落迁徙的过程中,就只能靠这个简易水井过滤的办法来找寻可靠的水源。
看来这个褐池部落的生存环境,还属于早期游牧民族的阶段,在一个地方定居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自然资源的耗尽而进行迁移,集体搬到另一个块土地生活。
这种情况是由于农耕的发展程度不够,导致食物获取量和人口增长呈现相反增长的情况,只能依靠迁徙、分化,甚至死亡等手段缓和矛盾。
“我还要,给你火。”
喝了两口水,可能是被我的问题提醒了一下,部落来客又主动要给我布置一个火种点出来。
“好的,那就麻烦你啦,中午我请你吃饭。”
既然殖民者系统提示,最好和访客保持友好状态,那我就不介意陪这个部落来的客人玩一下野外生存的游戏,反正还能学些技术,又何乐而不为?
部落访客发现把牧场的木材都收集在了屋子外面,就从河边又走回了牧场大门附近。
部落来客作为火种保管人,在搭建火堆方面确实是一个专家。这人在地上先围出了一个内环,并捡了许多干燥的石头作为边界,牢牢地围成了一个圈。这是作为火堆的界限,防止火势肆意蔓延点燃了边上的树木,导致火灾。
随后,这人将一些较细的木柴堆成锥形帐篷形状,下面留有一定可以放置引火物的空间。我发现这人在堆放的时候并没有堆得很挤,木棍都留有一定空隙,可以防止刚燃起时木棍倒塌将火压灭。木柴堆中间,则是一个小小的引火堆,用干燥脱水的草叶、树绒堆成的,负责最初的引火功能。
最后,部落访客又从那个兽皮包里掏出了一个小小的石头。那块石头质地坚硬有光泽,拿在手里颇有分量,而断口处光滑透亮。
“这是打火石吗?”我好奇地问道。
“这石头,点火。部落里,专用的。”部落来客小心翼翼把石头展示给我看,像是展览一个稀世珍宝。
果然是打火石。正常的打火石都是人工合成的,是将金属按一定的比例搭配而成,其中有铁、镁、锌、稀土等,这些金属成分做成的打火石,火花温度高,点火非常方便,直接可以点燃干草。
而天然的打火石则是由富含金属物质的矿石充当,但是由于天然矿石的金属含量低,碰撞出来的火花往往温度不够……
“这样真的可以成功吗?”我有点不太相信,天然打火石的温度低,基本上点燃不了这个引火堆的吧?
部落访客点了点头,从神奇兽皮袋中拿出了一小撮碎屑状的东西,细细地洒在了引火堆的上面,对我说道:“这样,就可以了。”
“这是什么东西?”
“蘑菇的绒毛,像这样。送给你。”
这人又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干燥脱水的蘑菇给我看。
那个蘑菇看上去像是一个马蹄,而马蹄状的外壳背面长着一些细细的绒毛。
我认出来这是树干上一种干燥的菌类,叫马蹄菌。马蹄菌把外壳刨掉,内部的菌类绒,是极佳的引火物,一个火星就可以让马蹄菌燃烧,马蹄菌不仅是最佳引火物,而且还是最佳的火种保留物。
我心里还是有一丝感动的。虽然我的在镇上能够蹭吃蹭喝,但是这个访客一来就给我张罗着喝水烧火的事情,把需要的东西直接送给了我,最后还把这样的引火物送给了我。这种蘑菇可不是满大街都有,要搜集到足够的量恐怕要在山里转悠好几天吧?
莫非……
来的客人是感动部落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