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2)

帝心 熬夜注定秃头 1841 字 2023-05-19

冬日里,京城属最热闹的便是吃暖锅。

酒家食肆坐满人,热气腾腾的暖锅配上几壶清酒,好友齐聚一堂,热闹得很。

厉时琛以前在军中时,就时常与副将们一起吃这种汤锅。

边疆没有宫中那般精细,环境恶劣,有时候吃的还是野菜和一些野味,不过胜在人多热闹,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而如今,三个小家伙偶尔也会来厉时琛这里用膳。自从把厉景深养在身边后,厉景深每天都会来向厉时琛请安。

上次厉景深画的那副王八,现在还挂在书院的角落。

皇帝陛下的墨宝原本是应该放在最中间,夫子忍了忍将画卷撕下来贴在了角落。

厉时琛无情地拒绝了与景深小皇子一同作画,并且对此事严厉批评:“若是以后处理政务,也要朕帮你吗?”

站在角落王富贵心里一惊,陛下这句话的深意……

王公公低着头看鞋面,这些都不是他该猜想的。

景深迷糊地看着皇兄,他还小,听不懂皇兄说的话。

厉时琛瞥眉:“算了,摆驾养心殿,先用膳吧。”

远远地就看见景炎和明月蹲坐在殿门口,眼巴巴的等着皇兄和景深。

厉时琛大步走向前,摸了摸明月冻红的小脸蛋,表情有些难看,呵斥道:“这么冷的天气蹲坐在这里做甚?”

明月怯怯地看着厉时琛,听着兄长生硬的语气有些吓到,想哭。

景炎小声地说着:“在等皇兄。”

厉时琛喉咙发涩,严厉的话憋在嘴边,最后还是轻轻叹了口气。

抱起两个孩子走进了殿内,景深跟在皇兄后面像条小尾巴。

王公公在几位主子走远之后,看着两位嬷嬷,面无表情道:“念在两位主子的份上,这次就轻饶,各自扣三个月的月银,若是下次还让主子在外面受寒,就别怪奴家不客气!”

两位嬷嬷跪伏在地,颤声道:“是,奴婢再也不敢了。”

殿内重新燃起了炭火,厉时琛让人传膳。

明月和景炎最喜欢到皇兄这里用膳,因为皇兄不会要求他们食不言寝不语,坐姿端正,恪守规矩。也是因为如此,明月和景炎在养心殿用膳比在自家的宫殿里都多一些。

景深就没有这样的顾虑,皇兄只安排了一个礼仪嬷嬷教导他规矩,因为时常与皇兄一起用膳也没机会让礼仪嬷嬷纠正他一些小习惯。

晚膳过后,玉敏姑姑来接明珠公主,向厉时琛行礼问安:“陛下,太妃娘娘让奴婢来问陛下,关于冬至家宴的安排。”

厉时琛颔首:“按萧太妃想法即可。”

玉敏姑姑笑道:“是,奴婢记下了。”

冬至的家宴宴请留在京中的所有皇族子弟,如今掌管后宫的是萧太妃,便交由她去办。

冬日下雪,上朝不方便,沐休的日子多了些。

大臣们被安排在城外施粥,连御医也带着药箱到城外给百姓义诊。

这一善举,让厉时琛在京中的威望远扬。

厉时琛此时正在塌上看着民间流传的话本子。

暗一忽然出现,给陛下一张小纸条。

厉时琛看完之后,丢进了一旁的火炉,嘲讽道:“这厉景逸聪明是挺聪明的,就是聪明过了头,总是想些不切实际的。”

清平县许久未传来消息,入冬之前,还时常能收到一些谢景玄寄回来的书信,入冬之后似乎很久没收到谢景玄的书信。

雪害天气,仿佛给清平县和上京的这条道路加了许多阻碍,书信比往日更慢了些。

厉时琛:“清平县那边怎么样了?”

暗一:“大军围剿,靠近清平县时走漏了风声,不少嫌犯连夜出逃,被截下来不少,有几位丢下家眷带着少许银子跑了,暗卫已经在追踪他们的位置。”

厉时琛眼睛半阖着,状若无意地问起:“清平县大乱,谢景玄怎么样了。”

暗一:“谢大人一切安好,他身边有位书童,武功路数十分诡异,能确保谢大人性命无忧。”

“哦?”厉时琛来了点兴趣,“比起你如何?”

暗一沉默半晌,说道:“不在臣之下。”

厉时琛了然,伸了伸筋骨,问:“钱宏茂最近怎么样了?”

暗一:“前几日雪天路滑弄伤了脚,现在在家中养着,暗三回来禀报,钱大人的心腹在劝他告老返乡。”

厉时琛讥笑:“派御医去看看,戏还没演完就想走?若是扰了朕的兴致,朕就诛他九族!”

暗一走后,谢景玄的书信就派人送了回来。

厉时琛打开的动作比平时稍快些,带着他本人都未察觉地迫不及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厉时琛羞怒地撕碎了信纸,冷声道:“这谢景玄还真是胆子不小啊!”

厉时琛把手边的茶盏给砸了。

谢景玄一次次传来的信件,心思也愈发露骨。

未曾尝过情爱的皇帝陛下在近些时日似乎感受到了情爱滋味的困扰,在闲暇时,偶尔会想起谢景玄寄回来的书信,有时脑海甚至会不自觉地浮现谢景玄的脸。

昔日步步为营,运筹帷幄的皇帝陛下,有些裂开。

厉时琛在衡量,谢景玄能不能杀。

但是该死的,这谢家两父子在处理朝政方面都十分能干,厉时琛还是很享受现在把朝政扔给谢老和钟老两位大臣去处理,自己当个甩手掌柜。

他不会像历任皇帝那样,把所有大权牢牢握在手里,平日除了处理朝政连看个话本子的时间都没有。

厉时琛当即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去清平县。

谢景玄刚从牢里出来,身上的衣衫浸满了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