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卓素纵马返回,与赵国的军队碰面时,正好是在距离沂州城一百里开外之处。
卓素下马,匆匆往前走去,赵黎手下一位大将名唤裕和的问道:“卓先生,沂州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昨晚行军到一半,卓素就看着沂州的方向,突然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提出要提前到沂州一探,让后头的人等消息。
这大半夜过去,日头都到人头顶上了,卓素总算回来了。
卓素拍拍马脖子,摇了摇头道:“沂州已经失守,周朋太过心急,追出了城,全军被里外夹击,于沂水边战败。”
裕和大惊失色,他们可是领了赵黎的死命令过来的,现在沂州失守,回去怎么交差。
以赵黎的性子,他们恐怕凶多吉少。
他身边与他一起前来的另一员大将于正德也从马上跳下来,搓了搓手道:“卓先生,现在怎么办?”
“我们现在重新去把沂州攻打回来吗?”
“天真!”卓素觉得于正德当真是空有匹夫之勇,连目前的形势都看不出来。
他一甩宽大的袖子道:“宣苍又岂是周朋此等冲动之人?”
“大家都知道沂州易守难攻,现在他一旦拿下了沂州,必会占据这大好形势,哪是那么好打回来的。”
众人听闻卓素如此说,心下皆赞同,确实,现在再把沂州打回来不太现实。
卓素是赵黎极为信任的谋士,好几次帮助赵黎出谋划策,可以说赵国国土上的江山有一大半都是卓素的功劳。
要说此人心思深沉,难以掌控,也说不上,卓素满腹谋略,但却有一个众人皆知的癖好——极为爱财。
卓素贪财,而商人出身的赵黎正好有雄厚的财力;赵黎莽撞粗心,而卓素做事细致入微。两人在这乱世中一拍即合,才打下了这片江山。
而近年来,卓素却对赵黎越来越不满。
一是他称王之后挥霍无度,每年国库的财政收入都是赤字。
二是赵黎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去年执意要探蜀地,惨败而归。在出发前卓素已然劝了好几次,但赵黎根本不听。
现在沂州已失守,一向胸有成竹的卓素却不知怎么办才好。
三人面面相觑,交换着眼神,裕和与于正德目光集中在卓素身上等着他下决定。
“也罢,现下也不好往沂州城过去了。”卓素骑上马,长长叹了口气,他并不是什么忠心之人,所效忠的不过是赵黎手中的钱财罢了。
“再往沂州去也只能是白白送死,先往后撤,再从长计议。”
两位大将点头答应,命令军队掉头往沂州相反的方向走,既然沂州保不下来,那么剩下的城池必须要想办法守下来。
他们暂且也没有回赵国都城赵都的打算,此时回去正撞在赵黎枪口上,恐怕难保性命。
谁不是惜命的人呢?卓素心下一叹,盘算着现在赵国恐怕凶多吉少,那么他该何去何从呢?
他贪财,更贪命。
浩浩荡荡的军队往前走着,行军的队伍中发出有节奏的脚步声,卓素骑着马跟在队伍的末端,望着前方的道路。
突然之间,他心头一动,似是感觉到什么危险,往左一侧身,之间一支羽箭往他肩膀处擦过,正中前方于正德的后背。
于正德铠甲穿得厚,并未有什么大碍,只是被这羽箭巨大的力道撞得往前扑了一下,二人回头看。
宣苍正带着两队骑兵,约莫百人,纵马而来。
卓素一惊,他们支援沂州的援兵人数有数万之多,宣苍为何如此大胆,敢带着几百人前来追赶?
这也太小看赵国了。
宣苍在百米开外勒住黑马的缰绳,收弓,看着他们这一行人,目光中是难掩的战意。
先有赵国趁乱袭击他在屏旻城外驻扎的守军,现如今他倒也要乘胜追击赵国的援军。
“卓先生,好久不见。”宣苍轻拍马背,走近了一些,朗声对着卓素说道。
卓素:你干嘛啊,咋回事啊我跟你熟吗?
“宣苍,我与你素未谋面,何来好久不见之说?”卓素略一晃神,见于正德看他的目光不善,这才回过神来,赶紧撇清关系。
此时他们不明白宣苍敢带领百人就敢前来追赶的用意,谁知道打起来会不会有埋伏,还是不要过多与他纠缠为好。
“我曾以黄金万两求请先生当我帐下幕僚,岂料先生拒绝了,原以为卓先生是世外高人,没想到竟到了赵黎手下做事。”
宣苍身姿卓然,纵马挽弓,当真是一幅好风光。他停在了了一个离赵国援军不远不近的距离,让他们进攻也不是,追也不是。
追吧,又怕有埋伏,不追吧,又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