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院试(2 / 2)

这一次的试题果然又有律法和算术,难度比上一会要大得多,若是没好好学过的人,只怕无从下手,贾琮最懂这个,靠心算都能出结果。

但那篇策论并不好写,论功臣与新臣如何共处?

老臣不能亏待,新臣又难忍压制,两派倾轧已久,勋贵落败已成定局。

出这个题的不知偏向哪边,和稀泥只怕不能过,非表态才可。

作为一个勋贵子弟,贾琮不能导向新臣,即便会惹恼主考官,也非得如此,不然里外不是人,不利于往后行走。

想了想,最终定下基调,勋贵和新臣哪一个都不能少,勋贵有他自个的优势,得善于利用和调派才行。

贾琮从现今京中勋贵颓唐的根源说起,一来后宅安逸难教导出肯吃苦的子弟,一家子都想捡现成的,只盯着国库和姻亲,那必然是越来越差。

二来,勋贵家中没有足够的教导人才,文臣很难出自勋贵,大底就是因为无人教导,顾国子监该大量接收勋贵子弟,所有人若都强行教育,资质定然不差。

三来,需要有足够多的出路,不仅仅在于科举和从军,这一条算根本解决就业难问题,尤其到王朝后期,学子越来越多,闲置的人才太多只会积累不安定。

贾琮简单说了几句国子监的制度改革,该由几个功成名就的老书生授课,或者请功成身退的翰林也可以,总归要压得住熊孩子,让勋贵后宅的女人不敢乱插手。

后头解决就业这事,贾琮就脑门大开了,他脑袋里东西可多着呢。

最简单的,香皂肥皂玻璃水泥,那是基本的,从头到尾要多少人?真普及下去少说也得上万。

在说水利工程,更是个就业大头,修路、修桥、修城墙,农闲时候给平民再填进项,多好。

再来改进农具、炼铁,非得把劳动力释放出来,才能干更多的事,那什么选种育种,需要多少专业人才?单靠一个科举解决不了,必须建学校,连带着能工巧匠都要重点提拔上来。

这草稿打出来,花了贾琮好几张纸,写得有点多有点杂,稍作整理,工整抄一遍,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时至今日,贾琮不怕露馅,他父子张二郎是个厉害人物,看多了他写得文章,串通下没问题,再说了,有问题就别来问我怎么炼铁,别问我怎么画武器图纸。

想到这个,贾琮又想先弄出能源来,碳、煤、石油都可以,那些可燃废物再生出来的碳同样不错。

交了卷,贾琮哪管结果如何,高高兴兴回张府收拾行李,离家近三个月,有点想家了。

当天晚上,迎春毫不犹豫带着林姑娘跑到东院找贾琮,回都不准备回老太太那里,只留下紫鹃和司琪跟老太太解释一下。

紫鹃是彻底失去了林姑娘的信任,她偶尔跑宝玉跟前晃荡,就足以让林黛玉倒尽胃口,近来二房的做派越来越夸张,林黛玉有些无法忍受。

荣国府里压抑万分,东院乐得闹声不断,贾琮摆了酒席跟姐姐们划拳说笑话,轻松自在再不用担心有人要坏他科考。

贡院里头,考官们按部就班批改卷纸,对于勋贵和新臣这样的命题,秀才们能写出多少东西来?便是做官几载的,也就知道个大概。

诚王没干预改卷,倒是把几个出自重臣和勋贵家里的考生草稿拿来一看。

花团锦簇者众,能提出好法子的太少,诚王本没在意贾琮一孩子,但真看到他的草稿,惊得目瞪口呆,满眼俱是势在必得。

一个孩子的见识能达到如此地步,且不提他能不能实现,至少大方向上要做出好成绩来不难,又生在荣国府,背靠四王八公众多姻亲,提起来与新生权贵斗,未必不是个好法子。

诚王当下带走了草稿,直奔宫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