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队伍太慢,他需要把西岐的大部分地图点亮。
两日之后,姬昌带着队伍经过长途奔波过了西岐山,再走七十里,终于一路风尘仆仆到了西岐城东门外。
此时的西岐城中,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许多人出城迎驾,旌旗招展,锣鼓喧天。
这算是荣归故里吗?
看着前来迎接自己的那些儿子,还有那些大臣,姬昌心中感慨万千。
“儿臣恭迎父王回城!恭喜父皇荣膺王位,位极人臣!”
人群中,一个长相憨厚,举止文雅的青年率先带着一群年轻人走了出来,正是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
马背上的姬昌到伯邑考说出这样的话,不禁瞬间一愣。
自己是在朝歌被封为周文王了,可是这西岐城中是怎么知道的这些消息呢?
这才短短的几天功夫,怎么就传打到了自己的老家了呢?
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是根本就没有电话,没有网络,通讯基本靠走。
如果路途遥远,要传递一个消息需要不少的时间,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边刚刚接到消息,在事发地可能都成了陈芝麻烂谷子,早已经不被人津津乐道了。
传递消息,可能有专门传递消息的人传送,也可能是由商旅过客走卒之口传出去的。
但是,让姬昌感到疑惑的是,从加封为周文王之后,自己便快马加鞭地赶回西岐,这个速度恐怕只比专门传递消息的信使要慢一点儿而已。
那些商旅走卒肯定是没有自己快的。
可是,自己并没有特意派人回来传递消息,也不可能有其他人特意赶回来报信,西岐城中乃至自己的儿子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呢?
他猜测,自己的师父可能是知道这件事情,毕竟他神通广大,掐指一算就能算个清清楚楚。
可是,自己的师父是什么人啊,那是得道高人,又怎么会把这件事情传播出去呢?
他绝对不会这么无聊的。
虽然心中有不少疑惑,但是身为西岐之主,又是在这样的场合,他是绝对不会当着如此多人的面去问伯邑考的。
一切按照以往的礼仪,众多王子见驾,大臣见驾,然后一番繁文缛节,姬昌返回居住地。
到了府门前,姬昌一看,原本的侯府已经换了牌匾,改成了王府,而且还有不少匠人在那里扩建府邸,干得热火朝天。
姬昌依旧压下了这个疑惑,进入府中,然后才把伯邑考叫到了书房询问此事。
伯邑考面带春分地说道:“父王有所不知,早在两天前,西岐城中就已经传开了这个消息。说父王不但被大王加封,王号为周文王,还与大王做了结拜兄弟。”
“原本儿臣也不太相信,但是经过调查,传出这个信息的并非一人,有三个来自朝歌的人,都确认了此事,说是朝歌早已经传开了,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那三个人是什么人?”姬昌奇怪地问道。
伯邑考道:“其中一个是到这里朝歌驿馆的信使,到汜水关送信,顺道来西岐俩游玩一番,在城外的一户农家用过饭,所以谈起了此事。”
“另一个身份不明,只说别人追杀,从朝歌城中逃出来,途径西岐西去避难。”
“还有一个是道门中人……”
听伯邑考说起还有一个是道门中人,姬昌不禁一愣,急忙问道:“是什么样的道门中人?快与为父说说。”